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初中历史教材都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对历史教材的研究正不断升温且成果丰硕,其中以纵向的比较研究居多,主要集中在对新、旧版本教材的比较,另外也有不同版本中学历史新教材特征的比较等。但对于我国台湾地区初中历史教材的研究,尤其是针对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教材之间的对比研究并不是很多,并且现有的研究成果以微观层次为主,从宏观层面系统探讨大陆和台湾教材的研究成果则比较缺少。基于此,本文选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苏智良先生主编的初中历史教材和台湾翰林出版社出版的翰林版(本文参照2011年8月出版版本)教材作为比较的蓝本,通过两地教材的课程标准、单元架构、正文知识系统、助读系统等比较分析,寻求两地教材各自的闪光点与不足处,彼此借鉴,以期从对比中寻求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材编写与设计的最优化方案。比较研究认为,由于两地在政治制度、课程标准、教育目标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因此在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上也反映出不同面貌。诸如教科书的章节、架构、正文知识系统、助读系统如插图、练习、活动设计等等都存在一定差异。在历史教科书的章节架构而言,沪版教科书以文明史为线索,展示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的特征。而台湾历史教科书则是与地理课、公民课一起组成社会学科,三门课互相配合辅助,给同学展示了人与社会的各种互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知识领域。总之,两地教材的编著各有不同,也各有短长,笔者作为一线的初中历史教师,想借两地教科书的比较,感受并学习到对方的经验与长处,对正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材优化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诸如要补充沪版教材的历史时序发展的完整性;增强教学活动设计的趣味性;完善插图系统;多关注学生个体和世界的关联性等,当然也要警惕台湾教材中“去中国化”的现象,我们在加强两岸的学术交流的同时也要清醒地批判这一点。以一线教师的视角,在两个版本对比探讨中,对我们初中历史的教学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