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台两地最近版本初中历史教材对比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i9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初中历史教材都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对历史教材的研究正不断升温且成果丰硕,其中以纵向的比较研究居多,主要集中在对新、旧版本教材的比较,另外也有不同版本中学历史新教材特征的比较等。但对于我国台湾地区初中历史教材的研究,尤其是针对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教材之间的对比研究并不是很多,并且现有的研究成果以微观层次为主,从宏观层面系统探讨大陆和台湾教材的研究成果则比较缺少。基于此,本文选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苏智良先生主编的初中历史教材和台湾翰林出版社出版的翰林版(本文参照2011年8月出版版本)教材作为比较的蓝本,通过两地教材的课程标准、单元架构、正文知识系统、助读系统等比较分析,寻求两地教材各自的闪光点与不足处,彼此借鉴,以期从对比中寻求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材编写与设计的最优化方案。比较研究认为,由于两地在政治制度、课程标准、教育目标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因此在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上也反映出不同面貌。诸如教科书的章节、架构、正文知识系统、助读系统如插图、练习、活动设计等等都存在一定差异。在历史教科书的章节架构而言,沪版教科书以文明史为线索,展示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的特征。而台湾历史教科书则是与地理课、公民课一起组成社会学科,三门课互相配合辅助,给同学展示了人与社会的各种互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知识领域。总之,两地教材的编著各有不同,也各有短长,笔者作为一线的初中历史教师,想借两地教科书的比较,感受并学习到对方的经验与长处,对正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材优化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诸如要补充沪版教材的历史时序发展的完整性;增强教学活动设计的趣味性;完善插图系统;多关注学生个体和世界的关联性等,当然也要警惕台湾教材中“去中国化”的现象,我们在加强两岸的学术交流的同时也要清醒地批判这一点。以一线教师的视角,在两个版本对比探讨中,对我们初中历史的教学尽一份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人类先天就对不确定性事物感到困惑,因其难以把握和预测,往往把随机结果看成是某种神秘力量的作用。随机现象自古有之,古代先哲执着并擅长于通过逻辑和公理证明来获取真理,却
对某河口水闸的整体设计作了简要介绍,采用空间Biot非线性固结有限元模型分别对其不同工况下地基土、水、水工结构的共同作用进行数值模拟。详细分析了水闸沉箱底板在挡潮工
论述正态总体分布参数的序贯估计和Bayes序贯估计问题.在Stein的双子样序贯估计的基础上,构造了Bayes双子样序贯估计,并作了剖析.此外,为了适应当前试验场地"试试看看,看看试
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是一个人的社会、家庭角色及其价值的体现。当脑血管疾病损伤了优势半球的言语中枢可引起言语功能异常[1],造成沟通、交流障碍,使之焦虑、烦躁。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