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贝类养殖是福建省重要的渔业经济产业,贝类质量安全与百姓健康和海洋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由于沿海特殊的海湾环境、气候条件,以及人类开发活动的加剧,导致福建近岸海域环境不断恶化,食用贝类造成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液质联用法将色谱对复杂样品的高分离能力,与质谱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优点结合起来,在贝类毒素分析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因此,本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建立贝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类养殖是福建省重要的渔业经济产业,贝类质量安全与百姓健康和海洋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由于沿海特殊的海湾环境、气候条件,以及人类开发活动的加剧,导致福建近岸海域环境不断恶化,食用贝类造成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液质联用法将色谱对复杂样品的高分离能力,与质谱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优点结合起来,在贝类毒素分析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因此,本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建立贝类体内麻痹性贝类毒素(PSP)、腹泻性贝类毒素(DSP)和失忆性贝类毒素(ASP)残留的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结合质谱及色谱条件的优化,建立了HPLC-MS/MS分析5种PSP的方法:STX、GTX2&3、dc GTX2&3和NEO检出限为12μg/kg;dc STX检出限为2.4μg/kg;平均回收率为72.4%~104.7%。建立了HPLC-MS/MS分析7种DSP的方法:OA、DTX-1、DTX-2和PTX检出限为3μg/kg;AZA-1、AZA-2和AZA-3检出限为0.6μg/kg;平均回收率为79.2%~107.2%。建立了HPLC-MS/MS分析ASP的方法:DA检出限为1.5μg/kg,平均回收率为68.7%~92.4%。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2020—2021年福建省中北部海域主要养殖贝类中的毒素,结果显示:(1)检出PSP的样品58个,检出率为42.6%,含量为28.8~568.9μg/kg;2020年5月检出率为46.2%,2021年4—6月检出率为26.8%~54.5%;13个海域均有检出,检出率为11.1%~91.7%;在蛏、牡蛎、菲律宾蛤仔、贻贝和扇贝中检出率为13.8%~100%,鲍未检出。(2)检出DSP的样品7个,检出率为5.1%,含量为2.1~37.8μg/kg;2020年5月检出率为3.8%,2021年4—6月检出率为2.4~9.1%;集中在霞浦、福鼎和平潭,检出率为9.1%~36.4%;贻贝中检出率为50%,其余5种贝类均未检出。(3)检出ASP的样品27个,检出率为19.9%,含量为5.2~406.4μg/kg;2020年5月检出率为23.1%,2021年4—6月检出率为0.0%~41.5%;在霞浦、福鼎、蕉城、福安、福清、长乐、连江、罗源和北岸9个海域检出,检出率为8.3%~71.4%;在菲律宾蛤仔、贻贝和牡蛎中检出率为13.6%~35.7%,蛏、鲍和扇贝中均未检出。研究结果表明:(1)在3种贝类毒素中,PSP的检出率和含量均为最高,且污染范围较大,在福建省13个沿海重点养殖区均有分布。DSP主要分布在霞浦、福鼎和平潭,检出浓度总体较小。ASP在北岸检出率最高,在福鼎检出浓度最大。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海域的光照、盐度和温度等因素影响藻类的生长,从而导致贝类毒素的检出率和检出含量不同。(2)低温(16℃)条件有利于产麻痹性贝毒藻类的产毒,这和本研究中PSP检出率和检出含量在4月较高,5—6月逐渐下降相契合。(3)本次研究中贻贝和扇贝的毒素检出率较高,3种贝毒在鲍中均未检出,其它不同贝类毒素污染水平不一致,可见贝类毒素的富集具有种间差异性。由于贝毒风险隐患复杂难控,为了民众的生命健康着想,需要健全完善贝类毒素监测预警机制和贝类市场管理制度,以服务保障渔民安全生产及百姓餐桌安全,为此提出以下5点风险管控对策:(1)加强赤潮监视监测;(2)加强贝毒监测力度;(3)加强贝类养殖海域环境监管;(4)加强贝类产品分级管控;(5)加强信息互联互通。旨在为我省提升赤潮期间贝类产品风险预警防控能力,强化贝类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农业绿色发展是一种显著区别于传统农业的农业发展模式,也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对平衡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农业绿色发展受到社会经济、生态资源、产业结构等多方面的影响,对不同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适宜的评价将有利于促进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本文以榆林市为例,在参考国内外农业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文献和查阅分析政府规划报
金纳米颗粒因其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优良的催化活性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化传感、光电催化、生物成像和医药开发等多个研究领域。其中,纳米金锥(Gold Nanobipyramids,Au NBPs)作为一种性质优良的光学探针,具有单分散性好、等离子体线宽窄和局域电场增强高等特点,现已被应用于构建多色比色传感器。本论文通过研究Au NBPs的生长,分别以除草剂2,4-二氯苯氧乙酸(2
荷叶离褶伞,又称“鹿茸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群体的青睐,是我国新兴工厂化栽培菌种之一。新鲜荷叶离褶伞子实体含水率较高,极易腐败变质。为延长其货架期,常需进行干燥加工处理,但是目前关于荷叶离褶伞干燥加工的研究较少,导致在实际加工生产过程中,数据化和标准化程度不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荷叶离褶伞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以新鲜荷叶离褶伞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了热风干燥(HAD)、热风真空联合干
布鲁菌属、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分别可导致布鲁菌病、类鼻疽两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这两种疾病都具有传播性强和致病率高的特点,对人类的生命安全危害极大,其中布鲁菌病在我国被归类为乙类传染病,美国CDC将其定义为“B类生物恐怖主义药剂”;霍乱弧菌可引起一种病死率较高的人类易感烈性肠道传染病,属甲类传染病;金黄色葡萄球菌则是一种常见的引发院内和社区感染的食源性致病菌,因感染而引发食物中毒事件的报道屡见不鲜。快速
探讨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在医学院实验室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前景,着重阐述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如基因工程和基因疗法、蛋白质工程和蛋白质药物开发、分子诊断和分子标记等,还展望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在个性化医学、精准医疗、新型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并指出未来研究可以在探索更多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基础上,为推动医学领域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试验对不同添加剂发酵笋壳品质及其在湖羊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分析甲酸、纤维素酶、EM复合菌对笋壳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发酵处理方案。并开展发酵笋壳配制全混合日粮饲喂湖羊效果研究,探究发酵笋壳对湖羊生产性能、肉品质、瘤胃发育、发酵参数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为发酵笋壳高效利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1.采用小罐青贮的方式开展不同添加剂对笋壳发酵效果的影响研究。试验分为8个组:C
<正>大运河美景:扬州三湾生态公园位于江苏扬州古运河三湾段,以扬州高旻寺和文峰寺为端点,以古运河为轴线,以运河三湾风景区为核心,是古运河扬州段最古老的一段。现为国家水利风景区,世界文化遗产。与瘦西湖相呼应的城市大型生态人文景区,彰显着水工技艺和运河文化。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高速发展,水产动物疾病的爆发制约着该产业的发展。在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过程中,抗生素类药物的长期使用和不控量滥用所引起的细菌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抗菌肽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具有高效广谱的抑菌杀菌效果及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macroh2a1基因蛋白质序列为模板,人工合成了抗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粮食生产绿色发展关乎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本文以陕西省为例,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和统计数据,分析了2000-2020年陕西省耕地及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和小麦)播种的分布情况及时空演变特征;构建了陕西省粮食生产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全局熵值法对陕西省及各地级市粮食生产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陕西省耕地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