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快速提高,相应地人类也不断影响着生态环境,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和经济损失,生态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并且生态安全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课题。基于国内外指标体系构建、指标筛选与评价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结合苍溪县西部区域现状,采用PSR(Pressure―State―Response,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依据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系统性、代表性原则,结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筛选出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林地面积、单位耕地化肥负荷、单位耕地农药负荷、人均GDP、恩格尔系数、年降水量、森林覆盖率、粮食单产、经济密度、土地后备资源利用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水土协调度、环保投资污染治理资金占GDP比重、每万人拥有学校数量、每万人拥有病床数量共20个评价指标构成PSR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利用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利用几何平均法计算研究区各乡镇的生态安全指数,并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将生态安全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结合生态安全指数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对2014年苍溪县西部乡镇进行生态安全评价,揭示了苍溪县西部区域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陵江镇的生态安全水平为不安全状态;中土镇、八庙镇、鸳溪镇的生态安全水平为临界安全状态;龙王镇、唤马镇、元坝镇、石门乡、东青镇、亭子镇、白鹤乡、三川镇、禅林乡、五龙镇、浙水乡的生态安全水平为较安全状态;永宁镇、云峰镇、白桥镇的生态安全水平为安全状态。生态安全综合指数表明研究区处于较安全状态,生态环境所受破坏较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为完善、结构比较完整,生态系统受干扰后的恢复再生能力及功能性较强。伴随着研究区各乡镇工业化程度逐渐增大、人口增长、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转型的同时也加大了对于资源的消耗量,资源的消耗超出了研究区自然资源的承受范围,从而破坏了生态环境。要保护环境、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就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转变,走高效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环保宣传教育,促进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