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下肢麻木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指导治疗椎间孔镜术后残余下肢麻木提供临床依据和治疗思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方法: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2月厦门市中医院骨三科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后残余下肢麻木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针刺组(30例)和一般治疗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口服甲钴胺片:0.5mg/次,3次/天,连续服用25天。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1)予针刺阿是穴、委中、肾俞、大肠俞、承山、腰夹脊穴、环跳、悬钟;(2)配穴:血瘀为主加膈俞、血海;寒邪为主加腰阳关;湿邪为主加阴陵泉、足三里;热邪为主加大椎、曲池;(3)均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每天针刺治疗1次,12天为1个针刺疗程;针刺疗程结束后休息1天,再进行第2个针刺疗程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记录患者患肢感觉情况(10g单尼龙丝检查、压力针刺觉检查、麻木VAS评分),并作统计学分析,评估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下肢麻木的疗效。结果:(1)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别在性别、年龄、病程、突出节段、10g单尼龙丝检查评分、压力针刺觉检查评分、麻木VAS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故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分别在10g单尼龙丝检查、40g压力针刺觉检查评分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木VAS评分方面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在10g单尼龙丝检查评分、压力针刺觉检查评分、麻木VAS评分方面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无病例脱落,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如晕针、滞针、断针等。结论:口服甲钴胺片配合针刺疗法和单纯口服甲钴胺片疗法均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下肢麻木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口服甲钴胺片配合针刺疗法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服甲钴胺片疗法,说明针刺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下肢麻木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