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B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囊膜蛋白表达与表位检测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f2l3x4j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病毒是动物源性传染性疾病,在自然宿主(猴)中的感染率高(血清学阳性率为10%60%),对人的致死性强(死亡率超过70%);此外,B病毒属于生物安全4级病原,是潜在的生物战剂。因此,B病毒已成为实验猴质量和相关从业人员安全的严重威胁。当前,受困于B病毒基础研究的不足,准确诊断和有效防治一直裹足不前。有鉴于此,本课题以中国源猕猴的B病毒流行病学调查为基础,以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主要靶点——B病毒囊膜蛋白gC和gD为重点,以B病毒诊断和防治为目的,研究了B病毒在我国实验猴群中的流行病学特点;克隆表达了囊膜蛋白gC和gD基因,探讨了重组蛋白的诊断价值;制备和纯化了gC和gD的抗体,研究了抗体对病毒感染的影响;鉴定了gC和gD的抗原表位,为B病毒的防治奠定了基础。1.中国源猕猴感染猴B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从四川、北京、海南、和广西收集的953份不同年龄阶段猴血清,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B病毒抗体。结果显示:344份血清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6.1%;就实验猴群而言,不同猴群的B病毒感染率差异较大(最低为10.4%,最高为48.2%);就年龄而言,12岁龄猴群的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成年猴群(阳性率分别为18.4%和53.2%)。对13份B病毒抗体阳性猴的血清和三叉神经组织DNA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仅4份动物的三叉神经组织DNA样品为PCR阳性(30.8%);扩增产物分析表明,gL基因的GC含量为64.1%,gD为74.2%,且gL的扩增条件和效果明显优于gD。说明B病毒感染猴后将在部分动物神经节中建立潜伏,而gL基因更适合作为分子鉴定的靶标。2.B病毒囊膜蛋白gC和gD的克隆、表达及诊断价值评价利用扩增的gC和gD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b(+)-gC和pET-28b(+)-gD,在IPTG诱导下获得大小约为46KDa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gD重组蛋白;pET-28b(+)-gC未见目的蛋白表达。以优化后的gC基因密码子序列,获得约为50KDa的gC重组蛋白。利用重组蛋白gC和gD,通过ELISA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血清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其中,重组蛋白gC和gD的最适包被量分别为150ng/孔和100ng/孔,待测血清稀释度为1:810,兔抗猴IgG-HRP的工作浓度为1:30000。所建立的gC-ELISA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100%,gD-ELISA为100%和90.0%;同比例混合gC和gD,敏感性可提高到100%,特异性为95.0%。3.猴B病毒囊膜蛋白gC和gD抗体制备及表位研究利用重组蛋白gC和gD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同时采用亲和层析从B病毒阳性猴血清中纯化gC和gD抗体。细胞感染实验显示,只有gD抗体能抑制病毒感染,而gC抗体作用不明显。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别在gC和gD蛋白上发现7、7个可能的抗原表位,合成表位肽段并经B病毒阳性血清证实,gD蛋白上的4个肽段(46LPPLEQKTD54106RGAPEATRSDA116291PELAPEERGTSRTPGD306361AVYLVRRRGR370)和gC蛋白上的3个肽段(32STPAGRPGASRPGGVKRANR5153AAPARGRGSSNGTGPGSTSAQFRCRRPD81298RDSVSFSRRNAT309)都能与阳性血清反应,表位肽的敏感性为40.0%80.0%,特异性均为100%。
其他文献
吕仁和教授根据《内经》的相关论述及临床经验,将消渴病按症状特点和病机的演变分为三期:脾瘅期、消渴期及消瘅期。脾瘅期以阴虚为主,治疗以补脾胃、滋阴为主;消渴期以阴虚化
以壳聚糖接枝杨梅单宁(CS-T)为载体,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制备负载型零价铁催化剂(Fe 0/CS-T);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仪(TGA)对负
导弹弹头对后向散射有明显的影响。FDTD建模时,为了更精确的模拟弹头的外形轮廓,采有超椭球(Superspheriod)几何体来模拟导弹弹头的雷达罩。通过调整超椭球体方程中v因子值的大
蒋介石“放水”红军长征说实有三个版本,“放水”红军解决西南问题是其中之一。近年开放的资料显示南京内部固然有优先解决西南问题的建议,但亦有不受干扰、全力“剿共”的呼
猛一问我:“柠檬黄的味道是什么?”我会被蒙住的。宛如猛一问我:“生活的感觉是什么?”在那一瞬间,我也同样会不知所措。武汉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青春剧《柠檬黄的味道》中,就给我出
为考察一种新型三维多级复合摩擦摆的隔震性能,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结构进行时程动力分析,计算罕遇地震下结构的加速度、层间位移等.对比结构隔震前后的地震响应,该复合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