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完善的基本保障。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生力军,担负着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重任,是亟需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点群体。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即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认同依据其由浅入深的过程可分为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不同层次,与此相应,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亦可分为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及行为认同三个层面。同时,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丰富的内容,集中体现了国家、社会、个人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内的发展向往,因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其内容上来说,又可分为利益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三个部分。只有依据认同的上述层次和内容,并立足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才能有效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路径。 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须从其根本的利益需求出发。只有准确把握大学生的物质利益需求与精神利益需求,才能为价值认同奠定现实根基。 在此基础上,必须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滋养,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资源,通过丰富理论内容、开展文化活动、借助传统节日等方式,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和文化认同。 同时,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必须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因此,必须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为价值认同奠定理论基础。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先进性与科学性、清晰揭示中国道路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辩证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性与发展性,以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道路认同和制度认同。 行为认同作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最高要求,其实现应落脚于实践之中,为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与大学生切实相关的校园生活实践、社会生活实践和职业生活实践之中,是促成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认同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