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可舒防治恶性血液病化疗伴发高凝状态的临床及体外实验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c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可舒预防及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伴发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 方法:(1)选择30例正常人进行血可舒干浸膏体外实验研究。抽取正常人静脉血,编号后随机分为A、B及C组,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份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imer)、血浆血小板表面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抗凝血酶-Ⅲ(AT-Ⅲ)。检测完毕后A组加入生理盐水0.1ml,B组加入1%血可舒干浸膏0.1ml,C组加入10%血可舒干浸膏0.1ml,37℃水浴30分钟后再次检测各项观察指标。观察加药前后PT、APTT、TT、Fg、GMP-140和AT-Ⅲ的变化。(2)选择39例已确诊为恶性血液病拟进行化疗的患者进行血可舒临床研究。根据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化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化疗同时服用血可舒干浸膏/或血可舒水煎剂。对化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高凝状态的发生率、PT、APTT、TT、Fg和D-dimer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体外实验研究:对照组经水浴30分钟后PT、APTT延长,TT、Fg及D-dimer变化不显著,GMP-140升高,AT-Ⅲ减少。实验组PT、APTT及TT明显延长,Fg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D-dimer变化不显著;GMP-140升高但无对照组显著(P<0.05);AT-Ⅲ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两组实验组之间除GMP-140有差异外其余各项指标无统计差别,高浓度组更明显地抑制GMP-140的升高(P<0.05)。(2)临床研究:对照组化疗前有52.63%,化疗后有73.68%的患者发生高凝状态,观察组化疗前有65%,化疗后有40%的患者发生高凝状态(P<0.05)。化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PT、APTT、TT和Fg变化不明显。化疗后对照组D-dimer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化疗后D-dimer下降(P<0.01)。 结论:血可舒可有效预防及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时的高凝状态。血可舒主要抑制凝血因子的激活以及促进纤溶活性,在抑制血小板活化,促进抗凝活性等方面也有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推进和日益普及,“共享经济”模式正逐渐渗透到大众生活的诸多方面。作为时下备受关注的新兴事物,共享单车已然成为了“共享经济”理念的最新代言人。
建立食品中两种甜味剂(乙酰磺胺酸钾、糖精钠)、 3种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和7种着色剂(柠檬黄、新红、胭脂红、日落黄、诱惑红、亮蓝、赤藓红)在5种食品(碳酸饮
以残糖和细胞生长OD值为分析指标,探讨了十二烷醇对酵母游离细胞和固定化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剂对游离细胞毒害性比较大,发酵残糖含量高;固定化细胞采用外部随程萃取发
为探求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再通后,抗凝护心Ⅰ号缓解再灌注后血液高凝状态及血管痉挛的机理和疗效,建立了大鼠急性心梗再灌注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抗凝护心Ⅰ号正常剂量,高剂量
目的:观察双藤通脉颗粒对家兔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通过结扎家兔的股静脉造成深静脉血栓的模型,共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双藤通脉颗粒低剂量组、双藤
本试验以莆田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提供的番鸭(Cairina moschata)为实验对象,通过人工受精的方式研究在精液稀释剂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芳香化酶抑制剂进行性别控制的可行性,并观察芳
通过对国内5座大、中型电厂运行优化系统应用情况的现场调查研究,分析了我国在开发研制该类系统中一般使用的性能计算和能损分析的原理、方法及其优缺点.最后提出应用神经网
资本主义利用道德话语权“矮化”中国形象,是当代国际竞争一种新方式。资本主义道德话语权是其文化霸权的核心部分。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和揭示了资本主义人性、人
通过对钛合金立式离心场下熔体充填和凝固过程的研究发现,铸型的转速对熔体的充填及凝固有很大的影响。在充填过程中,适当的铸型转速有利于合金熔体充填量的增加,但是过高的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镁浓度与腹主动脉钙化(AAC)之间的关系及干预钙化的措施。方法 选取CKD3-5D期患者共67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检出AAC分为钙化组和无钙化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