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捕捞业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我国海洋捕捞能力不断增强,海洋捕捞业也持续增长,但同时也出现了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的问题,海洋资源开始严重衰退。随着我国加入国际海洋公约与韩、日分别签署渔业协定,海洋捕捞空间开始缩小,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整体形势依然严峻。可捕区域内的渔业资源压力仍然持续加剧;过度捕捞造成海洋渔业资源衰竭,这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捕捞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控制过度捕捞现象,防止海洋渔业资源不断衰退,我国农业农村部在2016年12月底发布的《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提出了一系列以投入与产出控制并重的海洋捕捞总量为核心的制度。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统计分析与实证分析海洋捕捞业经济发展中各投入要素,试图找出捕捞产量增长中的投入与产出之间要素的数量变化关系,论证我国海洋捕捞业增长方式及其影响因子,寻找更适宜控制中国海洋捕捞总量的投入要素,从而通过同时控制投入与产出要素来达到控制捕捞总量增长的目的,以此来优化我国海洋捕捞管理政策。同时,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捕捞总量控制”政策提供科学建议和参考。本文以我国近海捕捞为研究范围,选取我国海洋渔业2002-2016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海洋捕捞业生产C-D模型分析投入要素与捕捞总量关系。本文运用Eviews6.0软件将数据进行回归,发现固定资本、渔船数量、功率、作业方式、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增长影响了捕捞总量增长,结合国际上海洋捕捞大国,如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韩国等这些国家的投入要素控制政策并与我国比较,最后提出以下建议:(一)科学合理的制定和完善各项投入控制政策;(二)在资源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产出”控制政策;(三)建立健全各项产出、投入控制政策相应的法律制度;(四)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海洋捕捞渔民自身能力建设投入;(五)落实各项捕捞投入与产出控制政策,加快海洋捕捞生产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