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了养殖花鳗鲡与太平洋双色鳗鲡的病原菌。通过在不同季节采集病鳗并从鳃、肝脏等病灶分离菌株,应用本实验室自主开发的30株病原菌血清试剂盒进行检测,对未能检出的菌株,依据菌体形态、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及Biolog系统进行鉴定。对新分离菌株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同时研究了五倍子、大黄、石榴皮等10味中药对新分离菌株的体外抑菌效果。主要结果如下:1.在不同季节采集病鳗并从病灶处分离菌株,应用血清试剂盒进行检测,对未能检出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能被血清试剂盒检出的花鳗鲡病鳗共120尾,检测到致病菌15株(B06、B08、B09、B10、B11、B16、B18、B19、B20、B21、B26、B27、B30、B32、B43);未能检出的花鳗鲡病鳗共52尾,分离纯化得到29株菌,筛选后经生化鉴定为9株菌,包括嗜水气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嗜水气单胞菌DNA组1型、弗氏柠檬酸杆菌、迟钝爱德华氏菌各1株,兽生气单胞菌和门多萨假单胞菌各2株。能被血清试剂盒检出的太平洋双色鳗鲡病鳗共86尾,检测到致病菌15株(B04、B05、B06、B08、B10、B11、B12、B14、B18、B19、B21、B26、B27、B31、B32);未能检出的太平洋双色鳗鲡病鳗共34尾,分离纯化得到12株菌,筛选后经生化鉴定为4株菌,包括嗜水气单胞菌、迟钝爱德华氏菌1群、类志贺邻单胞菌及豚鼠气单胞菌各1株。2.挑选新分离菌株进行人工感染试验,从中选取毒性较强的菌株测定其对鳗鲡的半致死浓度(LD50)。结果显示:9株菌有5株(嗜水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DNA组1型、兽生气单胞菌、门多萨假单胞菌及弗氏柠檬酸杆菌)对健康花鳗鲡有明显的致病性,其LD50分别为3.16×106CFU/mL、2.15×106CFU/mL、2.15×106CFU/mL、4.64×106CFU/mL及3.2×107CFU/mL。4株菌(嗜水气单胞菌、迟钝爱德华氏菌1群、类志贺邻单胞菌及豚鼠气单胞菌)对太平洋双色鳗鲡均有明显的致病性,其LD50分别为1.47×107CFU/mL、1.78×106CFU/mL、3.52×107CFU/mL及3.98×106CFU/mL。3.从规格及季节两方面对养殖花鳗鲡与太平洋双色鳗鲡主要病原菌的种类以及流行规律进行研究,结合血清试剂盒检测与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花鳗鲡共检测161尾,检测到致病菌20株,其中B26在五种规格的花鳗鲡中均能检测到,B19、B21等6株菌在三个季节中也均能够检出;太平洋双色鳗鲡共检测了112尾,检测到病原菌19株,其中B26在五种规格的太平洋双色鳗鲡中均能检测到,B18、B32等5株菌在三个季节中也均能够检出。4.挑选五倍子、大黄、石榴皮等10味中药,在体外测定其单用、双联用以及三联用对8株新分离的养殖花鳗鲡以及太平洋双色鳗鲡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10味中药对8株病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平均MIC范围为1.69-13.14mg/mL;挑选单用药效较好的5种中药而设计10种双联用复方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双联用复方的抑菌效果较单用时有所提高,均起到较好的协同作用;根据中药单用和双联用抑菌试验结果,选取4种中药进行三联用中药复方筛选。结果显示,中药三联用复方对8株病原菌均有协同作用,且可以大大降低单种中药的使用量。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花鳗鲡,血清试剂盒检测到病原菌15株,新分离病原菌5株;对于太平洋双色鳗鲡,血清试剂盒检测到病原菌15株,新分离病原菌4株。攻毒试验证实各菌株的毒力存在较大差异性。两种鳗鲡的主要病原菌具有一定的种类、季节和规格的特异性。中药联用可以有效提高药物的抑菌效果。本研究成果对养殖花鳗鲡与太平洋双色鳗鲡细菌性病原的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应用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