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新闻舆论监督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受众面前,发挥着其他监督形式无可替代的强大威力,但是,由于目前舆论监督机制还不完善,监督环境还不尽如意,在缺乏新闻法律有效保护的情况下,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处于困境之中,影响了舆论监督的顺利有效开展。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报告同时指出:“要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加强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这些论述都为如何进一步发挥媒介优势,强化舆论监督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舆论监督虽然在社会监督机制中作用独特,但是媒体不是政府职能部门,缺乏强制性,它的力度还不够。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新闻纵横》类节目在中央和省级电台风头正劲的时候,一些地市级电台就已经感到了监督方式在权力干预下的无能为力,于是他们另辟蹊径,尝试通过热线电话让普通百姓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进行直接的交流对话,反映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政府部门的工作作风、公共信息在“阳光”下接受群众监督。这类节目的开办对于缓解当地的社会矛盾,维护当地的社会稳定,促进当地的社会和谐发挥了卓有成效的作用,而且该类节目也在当地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这种舆论监督类广播热线节目不仅革新了广播舆论监督传统的节目形式,延伸了广播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拓展了广播舆论节目的创新空间,而且发挥了广播传播迅速,覆盖面广,交流沟通方便的优势特点,从而提升了广播媒体,尤其是地方广播的媒介影响力。据有关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100多家地市级广播电台开办了此类节目,以至于形成了一种《阳光行风热线》节目现象。这种舆论监督类广播热线节目现象的兴起并非偶然,它是新闻舆论监督,尤其是广播舆论监督节目自身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结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力求从微观视角切入,即以笔者所在的滨州人民广播电台所开办的《行风热线》节目和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阳光热线》节目入手,对该类节目如何发挥目前无奈处于弱势媒介地位的广播的优势特点,把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创新广播舆论监督的新形式,就其产生背景、特点功能、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进行粗浅的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