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可能会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禁忌语是日常会话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人们用语言来进行社会交往、交流思想,但语言并不简单的只是一个工具,而是风俗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人们通常相信语言具有某种魔力,相信语言这种符号,与它所代表的真实内容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完全同一的效应关系。因此在某种事物需要避忌时,也就包括了从语言上的不提及或是以某种变通的说法来暗示自己需要表达的意思。避讳,是很富有方言特色的语言风俗现象。避讳的原则,大体上不外乎是出于礼教、吉凶、功利、荣辱,或保密的诸种考虑。语言避讳,其使用范围相当广泛。
本稿考察广义上的禁忌语。它还包括歧视语、不快用语等。首先介绍中日两国的禁忌语,并试着从死亡疾病、性、婚葬、歧视等四个主题来观察中日会话中的禁忌语使用情况,接着探讨在这些主题下中日禁忌语的用法差异,试图去挖掘其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差异。文化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承。语言和文化是分不开的,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文化的过程。学习一国的语言就要学习它的国家的文化。探究此问题,希望能对我们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日语,了解日本文化起到些许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