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益阳花鼓戏的剧本形态时,主要探讨了益阳花鼓戏的文本形态和演出形态。文本形态包括传统形态和新形态。书面剧本和提纲本都是传统的文本形态,而电子剧本是文本新形态。演出形态主要讲述的是提纲戏和定本戏两类。笔者在最后一章论述了益阳花鼓戏的演出场合、演出形态与活动现状。书面剧本在体制形态上可以说是“大同小异”。小戏、折子戏和本戏在剧目标题、脚色行当、宾白、唱词、舞台提示五方面有共同点,但在演员体制、情节完整度以及场次划分上存在差异;提纲本可分为叙述式提纲与条列式提纲。条列式提纲场次分明,文字简略,叙述式提纲在书写特征、文本特征和在舞台提示上自成一体。电子剧本是新时代科技手段的产物,它的场次明确,唱词完整,一般无舞台动作提示和宾白提示;戏剧结构上包括剧目名、演员表和正文;主要源自个人整理和剧团间的共享共用,共享共用已经成为现代戏班的新趋势。益阳花鼓戏近年来的创改剧多带有政治宣传色彩,舞台演出形式常与现代技术结合紧密。益阳花鼓戏在语言上生动活泼,充满乡土方言。在手法上综合赋比兴来完成剧本塑造。在舞台效果上,能运用插科打诨和谐音来营造喜剧性。此外,益阳花鼓戏既有现实性又包含媚俗倾向。最后,本文论述了益阳花鼓戏的演出场合、演出形态与活动现状。益阳花鼓戏主要有娱乐性演出场合和仪式性演出场合。一出提纲戏想要完成舞台演出必须要经历编戏与说戏、演员临场发挥、舞台配合三个阶段。定本戏的演出流程各地区存在细微差异。定本戏和提纲戏在剧本依赖度、脚色行当、和唱腔的关系三方面都有不同接。下来笔者探讨了戏班的基本情况、益阳花鼓戏的传承情况、益阳花鼓戏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四方面。益阳花鼓戏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民营进步、专业退步、场面进步、演员退步,缺少新剧目创作的同时市场萎缩,最大的问题人才培养困境。总的来说,益阳花鼓戏应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立足传统、加强创新,设立合理的考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