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得益于房室同步起搏,DDD起搏较VVI起搏有明显的血液动力学益处。但双腔起搏时心房收缩可被过短的房室延迟干扰,而过长的房室延迟又会使充盈时间缩短,并可导致舒张期二尖瓣返流,使心输出量下降。因此,仅仅房室同步从血液动力学角度并非理想的双腔起搏,最佳的房室延迟才是获得最佳血液动力学的关键。然而,最佳房室延迟在每一位具体患者并非显而易见,而且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探讨一种设置最佳房室延迟的方法对每一位安装双腔心脏起搏器的病人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目的:对DDD起搏病人不同房室延迟进行血液动力学评价,并探讨DDD起搏最佳房室延迟的设置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17例安装DDD起搏器的病人(年龄63.2±11.5岁),用起搏分析仪程控病人房室(AV)间期,以每次20ms递增。血液动力学监测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指标为心输出量(CO)、舒张期二尖瓣返流(MRD)、A波结束至二尖瓣完全关闭时间间期及同步心电图Q-T间期等。预测的最佳AV间期为临界AV间期减去A波结束至二尖瓣完全关闭的时间间期。结果:(1)当AV延迟调至162.9±19.9ms时,A波结束与二尖瓣关闭同时出现,于此时将AV延迟分别延长20ms、40ms、60ms、80ms,A波结束至二尖瓣完全关闭的间期分别延长13.9±3.7ms、31.5±<WP=4>5.1ms、52.8±4.1ms、72.4±4.0ms,而且在此间期可发现舒张期二尖瓣返流。(2)CO最大时的AV延迟(即最佳房室延迟)与预测的最佳AV延迟呈明显正相关(r=0.893,P〈0.05)。(3)临界AV间期与最佳AV间期两者有显著正相关(r=0.884,P<0.05),临界AV间期较最佳AV间期长。(4)临界AV间期及其后不同AV间期预测的最佳AV间期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5)CO最大时的AV延迟与由最长Q-T间期预测的最佳AV延迟有显著正相关(r=0.731,P〈0.05)。结论:(1)临界AV间期可代表最佳AV间期的上限,最佳AV间期不应超过产生舒张期二尖瓣返流的临界AV间期。可用临界AV间期减去A波结束至二尖瓣完全关闭的时间间期来预测最佳AV间期。(2)最佳AV延迟可按以下简单公式预测:先设置一个较长的AV间期,然后于心超下测量A波结束至二尖瓣完全关闭的时间间期,则最佳AV间期就等于此较长的AV延迟减去A波结束至二尖瓣完全关闭的时间间期。(3)可通过Q-T间期来简单预测最佳AV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