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街区是传统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与未来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许多历史街区没来得及自我更新就己经被拆除重建,难以得到深入发展的机会。本文从城市公共化的视角来研究历史街区赋予其公共化属性,将其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有益补充,以适应当代人们生活模式的变化。论文借用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对历史街区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到关于流动网格下的城市结构、场地导向下的土地利用、时空生态学下的未来建成形态几点战略启示以指导历史街区城市公共化。  本文从以下三个部分来阐明如何使历史街区融入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并实现现代适应性转变,使历史街区在延续生命力的同时承载城市公共生活,支持市民的各种行为活动,更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进而提升城市活力。  第一部分(绪论):阐明研究背景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课题,综述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与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实践研究,进而确定论文框架。  第二部分(第二章):首先引入景观都市主义并探析其理论特征,继而运用SWOT分析法系统评估历史街区,包括历史街区优势、所面临问题、更新误区及历史街区城市公共化的必然性。  第三部分(第三、四章):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论文第三章在总结景观都市主义几点战略启示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历史街区城市公共化的路径即制定政策、场地评价、内容组织;城市公共化原则有构建综合体系、彰显纯粹特色、吸收传统价值、渗透公共生活;城市公共化模式包括资源经营、艺术创作、生态协调、特色凝聚模式。论文第四章归纳了在城市公共化进程中如何提高场所易达性、调整场所秩序性、构建场所导向性、注重场所生态性、促进场所人性化的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