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千多年前,勤劳勇敢的人们在欧亚大陆上开拓了数条连接欧亚非几大文明区域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后代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进入21世纪以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了时代主题,而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投资和贸易格局正在酝酿深刻变化。“一带一路”建设顺应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时代需求,继承古丝绸之路和平、开放、共赢的合作精神,旨在促进生产要素有效流动和资源高效配置以及市场深度融合。“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和实施既是满足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与欧亚非大陆国家互利合作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新动力,带动亚洲地区整体的崛起的需要。而“一带一路”战略能否缩小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成为影响“一带一路”建设实施的重要因素,因而,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在“一带一路”建设尚未实施的情况(自然状态)下,是否存在经济收敛,进而分析“一带一路”建设通过互联互通,增强沿线国家间的空间依赖性,将有助于沿线国家经济趋同。“经济增长收敛假说”思想来源于新古典增长模型,该模型于1965年由索洛和斯旺提出,模型的核心是生产函数和资本积累方程,基本假设为生产中规模报酬不变和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出递减。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收敛理论提出了质疑,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核心是技术进步,因此,可以实现边际报酬不变甚至边际报酬递增,从长期来看,由于各个经济体之间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千差万别,因而,不同经济体之间经济增长并不一定趋于收敛,甚至可能趋于发散。面对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质疑,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支持者对“经济收敛假设”进行了扩展和补充,将经济收敛情况细化为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以及俱乐部收敛。上世纪80年代中期,Baumol(1986)开创了经济增长收敛性实证研究的先河。国内外很多学者,采用截面数据模型、面板数据模型对跨国或者跨区域地区进行实证分析,总的来看,大多数跨国的经济收敛实证研究表明,在世界范围内不存在绝对β收敛,但是存在条件β收敛。本文通过采用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克服了截面数据分析方法中变量遗漏和内生性问题。同时,在引入空间效应后,将沿线国家相互影响纳入模型中进行分析,将各个国家不再看成是相互独立的、毫不相关的经济体,从而,更好地论证“一带一路”倡议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和加强要素流动、贸易往来可以更加加强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和空间效应。本文主要通过实证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未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自然状态)下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来支持旨在促进沿线国家共同繁荣的“一带一路”战略对缩小国家之间差异有着现实和理论意义。通过利用“一带一路”沿线20个具有代表性国家十年(2004-2013)的面板数据,对比在未引入和引入空间效应后模型的差别,表明沿线国家存在显著的空间正效应。另外,通过LM-Lag、LM-Error以及稳健LM-Lag和稳健LM-Error检验,来设定模型应当采取空间滞后、空间自相关、还是两者混合的模型。最后,用实证结果分析沿线国家是否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以及计算其收敛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