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 明确晶状体上皮细胞是否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2) 研究体外培养过程中晶状体上皮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及细胞衰老、凋亡的情况。(3) 探讨健康与衰老晶状体上皮细胞对凋亡诱导因素敏感性的差异。 方法:(1) 采用端粒重复扩增—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对羊、兔、健康及白内障人类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进行研究。(2) 体外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并传代,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β-半乳糖苷酶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衰老,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3) 10μmol/l喜树碱诱导第1代、第4代与第7代细胞凋亡,比较细胞对凋亡诱导因素敏感性的差异。 结果:(1) 羊、兔及原代培养健康人类晶状体上皮细胞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白内障人类晶状体上皮细胞不表达端粒酶活性。(2) 晶状体上皮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端粒酶活性逐渐衰减,至第4代低于检测水平,在体、原代至第3代晶状体上皮细胞的酶活性分别为:0.459±0.046,0.322±0.026,0.253±0.029,0.187±0.019,0.107±0.038;衰老细胞随体外培养传代增加。在体与原代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无衰老现象,第1代至第9代的衰老细胞分别为:(0.984±0.39)%,(4.93±1.35)%,(11.08±1.69)%,(24.98±3.55)%,(33.89±3.74)%,(41.17±5.24)%,(51.75±8.32)%,(73.00±5.98)%,(77.00±14.18)%;培养过程中未发现凋亡细胞。(3) 第1代、第4代与第7代晶状体上皮细胞对凋亡的敏感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喜树碱诱导凋亡细胞的百分数分别为(23.86±3.45)%,(32.08±4.75)%和(38.294±4.01)%。 结论:(1) 健康晶状体上皮细胞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白内障人类晶状体上皮细胞不表达端粒酶活性。(2) 体外培养过程中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端粒酶活性逐渐衰减,衰老细胞增加,衰老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不以凋亡为结局,但对喜树碱诱导凋亡的敏感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