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最低层次的保障,是政府为农民设立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贫困农民的基本生活,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成员对于所处社会的认同与支持,从而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2007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明确指出通过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以上背景,从社会政策的视角出发,通过运用社会政策的相关理论及分析架构对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行分析,分析影响现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的制约性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的有效实施,及时真正地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研究和回答的问题包括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的背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中的价值取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及保障水平,资金来源和组织架构等方面。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阐明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角度与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阐述了基本概念,理清了目前学术界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研究成果。第三部分首先阐述了社会政策的理论分析模型,接着界定了社会政策的分析架构,继而从社会政策视角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的背景分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中的价值分析,保障对象及保障水平分析,资金问题分析以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的组织架构分析,为本文的主体部分。第四章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应保尽保”,“耻辱感”,“养懒汉”现象等几个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第五章在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几点政策建议。提出政府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构建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在低保对象的确定上引进目标定位机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认知度;加强基层低保队伍建设,配备从事农村低保工作的专职人员,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执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