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快捷便利,但同时也要对其所带来的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中泄露的情况已经愈演愈烈,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不可忽略且必须正视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八次提到互联网。(1)其中一次明确提出网络安全是与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相并列的人类的共同挑战。出于这一原因,本文从民法的角度进行解读,在本土互联网平台上,如何利用民法规范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成为笔者的研究动机。本文结构上共有四个板块组成,最终对互联网中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发表了己见。引言从实际现状出发,通过举出互联网中个人信息泄露的案例,过渡到课题研讨,介绍了新趋势下个人信息必须经由民法得到保护的价值所在,进而得出本次研究的意义所在。第一章介绍了互联网中个人信息的内涵、属性,并与传统个人信息相区别,以及它在互联网新环境下的现状。这一章内容起到了铺垫性的作用。第二章基本围绕必要性这一因素做出分析,通过阐述个人信息当前在互联网中受到来自公共机关,网络运营公司,网络民众等不同典型主体的侵害,继而说明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已迫在眉睫。第三章采用比较考察的方法,聚焦于国际相关立法工作,对德国、美国和日本在这一领域的模式应用进行阐述,从其优劣势中分别吸收经验,在把握不同模式的属性及特点的前提下,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其改造性地嵌套到本土立法保护中来,期望从民法的立场对个人信息这一权益进行保护。第四章对整个研究做出归纳整理,从目前国内的保护现状出发,进而发现目前法律所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探索互联网中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健全方案,其中涉及到专项立法、完善民事救济体系、强化互联网行业自律、提高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