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的历史哲学不仅是他的体系的顶点与总结,在西方哲学史上更是一个极为关键的转捩点:它将巴门尼德以来的“思有同一”思想推进到了极致,又成为他之后西方大部分哲学的前提。而这一历史哲学又以他那强调绝对者的内在性和逻各斯的动态整体性的历史观为主轴。本文的主题是,在思想史的背景下,研究黑格尔历史观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与实质,并探讨其内部孕育的危机,以及对于当代思想的借鉴意义。导论:交待本文主题;对“绝对精神”与“时间”这两个核心概念进行预备性的说明;对“历史”概念的四个层次进行分疏,并说明历史与绝对精神、时间的关系;进而简述国内外前人研究成果;并介绍论文主体部分的布局。第一章:思想史的背景。这一章强调近代历史意识起于欧洲文明与其他文明接触而产生的对自身的反思,而不是起于古代,而维科是历史哲学之父。在维科之后,我们着重追寻启蒙历史哲学经过康德的先验主体主义之后,如何在费希特、谢林那里,最后在黑格尔那里形成了个体-主体与实体-主体分离而又统一的局面,以便初步描绘黑格尔历史观在到他为止的思想史上的地位。第二章:黑格尔历史观的发生与奠基。这一章开始进入正题,打算在黑格尔的整个思想发展史的框架下,考察他的历史哲学的关键性地位,以及这一哲学的成形与奠基的过程,这一考察对于全文至关重要。黑格尔的历史观有一个从学生时代开始逐渐成形,在《逻辑学》中进行奠基,进而在《历史哲学》与柏林时期的其他各种讲演录中加以展开的发展过程,本文将《历史哲学》一书放到接下来的两章进行讨论,本章则按黑格尔著作的顺序,分作早期、耶拿时期(《精神现象学》之前)、《精神现象学》、《逻辑学》与《百科全书》、讲演录五部分进行考察。第三章:黑格尔历史观的展开。本章先简要讨论《历史哲学》是不是一部区域历史(即专讲人事,不讲自然),接下来的部分以同情之理解为目标,从黑格尔在“导论”中对自由的抽象分析着手,从个人、民族、历史行程逐步进展到理想国家,排除一些误读。分四小节:(1)自由,(2)世界历史个人,(3)世界历史民族及世界历史行程,(4)历史终结论。本章在最后一节结合黑格尔的时间观,再讨论对他的三种误读:本原论的、末世论的和流俗历史终结论的。之所以说“流俗”的,是因为黑格尔的确在一种深层的意义上主张历史终结论,而且历史终结论在他的历史观中扮演了理论顶点和结论的角色,只不过不同于平常人们对他的一些解读(比如几位老年黑格尔主义者给他的“国家哲学家”称号,又比如科耶夫和福山的相关解读)。第四章:一种批判的尝试——基于时代间的差异。本章以世界历史行程为对象,分四节:(1)从自由意识的进步问题着手,分析(2)这一进步如何逐步出离自然,(3)出离古代城邦共同体,(4)出离中世纪宗教生活共同体,借以考察这一自由意识进程的性质,即黑格尔实际上是以德国观念论的视角在“误读”历史,最后是(5)对“历史终结论”的再思考,进一步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证明黑格尔的思想终结了形而上学时代。自由意识虽然不是外在地抛弃在前的阶段,而是吸收与综合了之前的阶段,但现代人如何又与古代遥遥相隔,失去亲切感,古代艺术的辉煌、中世纪信仰的崇高如何又无法再现了呢?如果拿“历史处境变了”来解释,等于是没有解释,因为我们追问的正是历史处境为何要如此这般变化。历史不是与人无关的客观外在之物,而就是存在本身的意义变迁。西方历史存在的方式自身是不是就蕴含着某种内在的危机?这是这一章重点要关注的问题。在最后的“结论”中,我们打算结合当代历史哲学的困境,总结黑格尔的历史观,并初步探讨这一历史观对于当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