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李寄,一作李介,字介立,号因庵,明清之际江阴遗民诗人。李寄的诗文作品是明清之际遗民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他本人在明清之际的江阴乃至东南文坛的地位也应得到正确评价。本文拟从李寄的生平经历与诗文创作入手,结合现有李寄研究成果,考据李寄的生平和交游,分析其诗歌的精神世界和艺术特色,力图客观评价李寄及其文学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梳理李寄研究的现状,阐明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寄,一作李介,字介立,号因庵,明清之际江阴遗民诗人。李寄的诗文作品是明清之际遗民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他本人在明清之际的江阴乃至东南文坛的地位也应得到正确评价。本文拟从李寄的生平经历与诗文创作入手,结合现有李寄研究成果,考据李寄的生平和交游,分析其诗歌的精神世界和艺术特色,力图客观评价李寄及其文学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梳理李寄研究的现状,阐明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介绍李寄的生平、交游及著作留存情况。将李寄的生平分为四个阶段:勤学与立志(1644年之前)、献策与避难(1644年—1652年)、远游与息心(1653年—1659年)、隐居与著述(1660年—1690年)。同时,重点考察李寄与江阴士民的交游兼及李寄与当道官员、幕中僚友、僧侣道人的交往。并对李寄著述的存传情况进行说明。第二章深入探析李寄诗歌的精神世界。结合李寄的生平经历及身份特征,按照政治选择与人生定位、历史观照与时代反思、民生关怀与胸中块垒、山川风物与隐居生活等划分,力图完整把握李寄诗歌的内涵。第三章分析李寄诗歌的艺术特色。从修辞、体裁、风格三个维度展开论述。修辞方面,重点关注李寄的用典、拟人与炼字技巧。体裁方面,除对李寄诗歌的不同体裁进行量化分析外,着重阐释李寄五律、七绝、五古三体的艺术特色。风格方面,将李寄诗歌的主要风格概括为劲健多气、凌厉勃发,悲慨沉郁、思深笔长,清丽工整、含蓄隽永,平淡自然、澄澈空灵四种类型,全面探析李寄诗风的成因及表现。第四章研究李寄的笔记小说著作《天香阁随笔》。全面分析《天香阁随笔》的内容及价值,并附录根据李寄生平所作的《李寄年谱》。余论部分对李寄及其诗文著作做出初步评价。通过考察李寄所属的江阴文化圈的内部传承及外部影响,确证李寄的文学创作具有家族文学、地域文学、遗民文学多向度的重要意义,李寄本人在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其他文献
森林是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但由于人类活动日益加剧,全球森林遭到破坏,森林片段化现象严重。粗木质残体分解和土壤呼吸是森林碳进入大气的主要形式,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森林片段化可能会改变森林碳释放的强度,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迄今国内学者对森林片段化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关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尤其是碳释放的研究还较为欠缺。因此,研究片段化森林中粗木质残体分解和土壤呼吸及
根际微生物与植物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和植物形成互利共生关系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根际细菌(rhizobacteria)是其中两个重要的类群。AMF和根际细菌往往共存于植物根际中,然而传统的植物-微生物研究仅单方面关注植物-AMF或者植物-根际细菌群落的二元关系,忽略了可能存在的宿主植物、AMF、根际细菌三者之间的互作。本研究以重要作物小
磐安县位于金华市中部,毗邻东阳市、永康市、仙居县等。磐安方言属于南部吴语婺州片。本文根据实际调查的材料,对磐安方言声调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研究,将传统方法与实验方法相结合,把磐安方言六个点的声调整体进行了比较分析。文中除了对磐安方言单字调调值进行描写外,还重点研究了上声归并与入声的舒化。文章主体由四部分构成。首先绪论,主要介绍磐安县的地理人口概况、磐安方言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本次调查的过
哈罗德·布鲁姆是美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他通过赏析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品读戏剧、小说、散文等经典促发了西方文艺理论界的文学审美转向。布鲁姆不仅是当代西方文论史上审美转向的引领者,还是西方审美阅读理论的开创者,其理论紧密结合时代语境,关注阅读理论的最新走向,捍卫经典审美阅读。审美阅读的话题已然成为当今学界中的热点,本文对他的审美阅读理论之发展进程和理论内涵,作出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并以此为借鉴
《中国语言地图集》显示,萧山及其境内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方言小片,益农镇位于柯桥、萧山之间,其方言与周边方言有异同之处。本文描写了益农镇老派发音人的音系,结合相关资料与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实地调查录音为基础,整理益农方言的音系及特征,使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描写益农方言的语音变化。全文共五章,具体分布如下:第一章绪论。概述益农地理人口状况、历史沿革、方言语音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意义,调查与分析说明。
两次宦赣,是陆游仕宦生涯中重要的人生经历。据笔者统计,陆游《剑南诗稿》《渭南文集》中涉及宦赣期间的作品计259首(篇),其中诗221首,词3首,文35篇。后期回忆74首(篇),诗46首,文28篇。诗歌依然是陆游宦赣期间最有特色和价值的部分,题材覆盖爱国感怀、山川风俗、咏物言志、赠友送别、羁旅思乡、读书教子、闲适自咏、记梦醉歌和学道参禅等方面,全方位反映了陆游的宦赣经历、活动踪迹、人事交游以及对赣中
卢之颐本《国语》题署曰“钱塘卢之颐子由甫订正”,为杭州医者卢之颐所校刻。是书诞生于明末,彼时正是《国语》评点快速发展之时期,同时也是民间坊刻业繁盛之时期。因编者卢之颐兼有医者与坊刻主多重之身份,且其本《国语》作为此特定时期之产物,对于反映晚明时的社会风气、学术思想、坊刻倾向等多方面貌具有着一定价值。本文除绪论外,正文概可分为“编者”“书”“评点”三个研究部分,分别对编者卢之颐以及该本《国语》的成书
《越言释》由清代绍兴学者茹敦和所著,收录越地方言字词129则,条目清晰,所涉内容较为广泛,是后代学者研究越地方言的宝贵材料。本论文以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在1990年根据清光绪四年(1878)仁和葛元煦的刻本影印的《越言释》影印本为底本,对该书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同时整理成点校本,以便于读者阅读与利用。第一章为绪论,包括选题依据与背景以及选题的价值。第二章为介绍《越言释》概况,介绍茹敦和的生平,
《国语艺型》全称《新刻汤会元精遴评释国语艺型》,诞生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书题体现了明万历时期的建阳书坊垒叠修饰、伪托名士的设题习惯,是应时而造的举业用书。本文一方面以《国语艺型》编辑、评注、版式等呈现形式切入,研究此书在中国出版文化史中的地位,进而讨论书籍编刊方式所反映出来的科举风向、名士推崇等社会概貌。另一方面,从评点内容的角度上看,《国语艺型》的评点虽经书商改造,但亦对后世有所影响,
沈从文在回顾自己的文学创作时曾经谈到个人的“创作激情源于内在的童心幻想”,可见“童心”是沈从文文学创作的重要因素,更是揭示沈从文文学创作独特性的关键指向。以“童心”观照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可细致分化出童心的三种类型:自然童心,“异化”童心,诗性童心。自然童心是孩童气质在沈从文作品中的初步显现。首先是从作家创作层面进行分析,具体表现为沈从文创作时注重感官、直觉,想象的感性体验方式,由此形成文本印象化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