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lema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识形态建设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也是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工作。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普及,网络已成为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自由竞争的主要空间。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更多机遇,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已经成为宣传思想工作迫切而重要的任务。高校处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肩负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事关根本、事关全局、事关长远,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关键之举。对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辨析了相关概念的内涵。然后,从历史发展和现实境遇两个维度切入,回顾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经验,分析了发展机遇和现实挑战。在此基础上,紧扣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实际,构建了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实现路径。按照以上的逻辑思路,本文运用概念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网络调查法、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对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基础、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对策举措等,进行了较为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提出了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一方面归纳了马克思主义者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观点,介绍了政治传播学、网络传播学、新媒体等相关理论。另一方面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内涵和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第二,厘清了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研究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本文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发展历程划分为探索应对、蓬勃发展和全面推进三个阶段,并从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导向和目标导向等方面总结了工作经验。同时结合新时代背景,分析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机遇和挑战,着重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三,确立了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宏观思路和微观策略。一是明确了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工作目标、理念遵循和基本原则。二是针对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内容建设、阵地建设、队伍建设、方法创新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三是构建了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保障机制体系,主要包括责任落实、成效测评和考核激励机制,协同治理和运行监管机制,法律法规和技术保障机制等。在理论研究、现状分析和实践探讨的基础上,本文确立了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框架,形成了整体而非局部、系统而非零散的研究体系,希望能为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规范化管理模式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探讨适合患者的管理模式。方法将本院登记在册的160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
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使城市居民更加渴望接触、体验大自然。农业观光园的产生,极大地满足了城市及周边居民对回归大自然,体验淳朴、慢
主要从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会计程序、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会计过程的具体要求、会计过程的具体方法等方面阐述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通过对福建省沿海3市的调查,获取"定居"、"返乡"和"循环流动"3组不同居留意愿的流动人口信息。对该3组人群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定居"组的就业层次较高、通过亲友及老乡等关
目的依据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浓度来选择采用IVF或ICSI受精方式,探讨其对IVF-ET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
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江西省新课程改革下体育中考对促进吉安市城区初中田径课程的开展进行了理论探讨和调查研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目的探讨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与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婴幼儿CAP提供数据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妇幼保健
《文心雕龙》《诗》论中蕴涵着两类诗学形态:象征型诗学范式与直感型诗学范式。前者以先秦用《诗》和汉儒注《诗》中的“兴”论为理论资源;后者以新起的“感物”诗和“感物”说
目前,在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这不仅使现代物流业成为经济全球化和资讯网络化带动下迅速成长的朝阳产业,而
公共信息服务的实现是建立在系统的政策保障基础之上。在公共信息服务政策内容的系统设计上应遵循全程设计、前端重点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和评估基础上的动态设计等原则。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