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壮族是中华民族中55个少数民族人数中最多的一个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歌圩是壮族歌谣文化的载体,是壮族文化中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咘沙歌圩是壮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本文以广西扶绥县的咘沙歌圩作为研究对象,在口头传统理论的视角下,采用现场采录、访谈与文献资料法相结合的方式,探究咘沙歌圩文化以及民歌文化的内涵。本文从咘沙歌圩的成因入手,探讨在当地环境下的歌圩歌谣的构成以及民歌背后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随后从弘扬壮族伦理道德、记载壮族历史文化、传承壮族民俗文化、展现壮族生产生活方式四个方面对咘沙歌圩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做进一步分析。现如今,尤其是在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下,歌圩的内容、形式、功能等均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人们在追求身心愉悦的方式上有了很多选择,临场性的传统歌圩活动越来越少,咘沙歌圩也从传统上人人皆歌的传情达意活动转变成为娱乐他人的表演,现代歌圩渐渐发展起来,在民歌体裁、舞台设置、活动流程以及比赛规则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咘沙歌圩文化开发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歌词低俗、传承人断代、基础设施不完善、保护开发人才以及资金匮乏等问题。为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咘沙歌圩文化,促进地方民族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采取加大保护宣传力度、加强交流沟通与引导、深化传承环境、加大人才培养、加大资金投入等系列措施,加以保护、传承并进行适度开发。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民族文化要生存和发展,我们有必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将咘沙歌圩文化融入现代发展浪潮中,使之在保持文化特质的基础上进行不断调适,永葆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