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扶绥县咘沙歌圩文化及其传承与保护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壮族是中华民族中55个少数民族人数中最多的一个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歌圩是壮族歌谣文化的载体,是壮族文化中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咘沙歌圩是壮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本文以广西扶绥县的咘沙歌圩作为研究对象,在口头传统理论的视角下,采用现场采录、访谈与文献资料法相结合的方式,探究咘沙歌圩文化以及民歌文化的内涵。本文从咘沙歌圩的成因入手,探讨在当地环境下的歌圩歌谣的构成以及民歌背后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随后从弘扬壮族伦理道德、记载壮族历史文化、传承壮族民俗文化、展现壮族生产生活方式四个方面对咘沙歌圩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做进一步分析。现如今,尤其是在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下,歌圩的内容、形式、功能等均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人们在追求身心愉悦的方式上有了很多选择,临场性的传统歌圩活动越来越少,咘沙歌圩也从传统上人人皆歌的传情达意活动转变成为娱乐他人的表演,现代歌圩渐渐发展起来,在民歌体裁、舞台设置、活动流程以及比赛规则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咘沙歌圩文化开发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歌词低俗、传承人断代、基础设施不完善、保护开发人才以及资金匮乏等问题。为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咘沙歌圩文化,促进地方民族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采取加大保护宣传力度、加强交流沟通与引导、深化传承环境、加大人才培养、加大资金投入等系列措施,加以保护、传承并进行适度开发。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民族文化要生存和发展,我们有必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将咘沙歌圩文化融入现代发展浪潮中,使之在保持文化特质的基础上进行不断调适,永葆生机与活力。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快速增长,大量农民被征地后转变户籍身份,成为非农业户口居民。随着身份改变,身份认同也发生巨大变迁。许多研究将“农转非”后的身份认同变迁,看作是一
本文从结构意义上将差序格局视为一种特殊的自我中心网络,运用CGSS2003数据,以讨论网作为测量工具,验证城市阶层交往网络是否呈现“差序”的结构特征;若是存在,分析各阶层交往的差
胡尖山长4+5油藏是典型的特低渗油藏,压裂改造是该类油藏开发获得工业油流的必须手段。为了避免传统压裂选井选层的经验性和盲目性,本文运用了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了适合该
在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中,用于监督和激励公司管理者行为的公司治理制度成为降低由此产生的代理成本的主要方式。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制度,将公司管理当局的利益和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深化,城乡发展问题尤为突出。城乡发展问题的存在,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既影响了我国城乡社会的健康发展,也阻碍着我国城市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受到巨大的冲击,各上市公司纷纷计提了巨额的资产减值准备,而到了2009年又出现大额转回现象,这不禁让人深思,上市公司进行大规模的资产减值计提与转
本文为探索性的定性研究。笔者在对华中科技大学30例博主个案访谈的分析基础上,借鉴“吉登斯的自我认同”理论,实时剖析了大学生博客动态。文章探讨了在现代性社会大环境下,当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