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的金融危机传染及预测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y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而每次危机都愈趋严重,更具有向其他地区蔓延的危险性。特别是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因其波及范围之广,破坏力之巨大使其最终演变成为一场全球范围内的系统性金融危机。回顾这次危机,其演化过程与以往任何一次危机都表现出很大的不同,主要特点就是强烈的传染性(contagion)。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一国发生的危机通过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等迅速传染到其他国家,而受传染国家发生危机后,又会反作用于传染源国家。各种渠道的传染效应交织在一起,使金融危机的演化过程呈现出高度的系统性、复杂性和非线性特征,这使我们迫切地需要寻找出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来动态的刻画金融危机的演化过程,捕捉金融危机传染的证据,更好地建立金融危机的预警、跟踪和防范机制。  目前国内外关于金融危机传染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传染效应的检验上,实证研究主要是使用相关性分析等线性方法、VAR模型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而这些研究方法尚存较大局限。对于金融危机传染的系统性、复杂性和非线性特性研究还停留在定性的描述上,缺少有效的分析方法来捕捉金融危机传染的证据、动态刻画传染过程、强度还有方向性。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以复杂系统科学相关理论为基础,用非线性动力学的方法作为研究手段,我们认为:金融市场是一个复杂的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是一个由大量的非线性金融子系统通过广泛耦合所构成的多级动力系统,由于各级层次上子系统的非线性与复杂性,从而造成整个金融市场的功能表现出极大的复杂性。当金融危机爆发时,系统的非线性、不连续性等内在特征,使得危机极易在市场之间通过耦合作用而相互传染。在本研究中,将一个国家视为某个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将各国的金融市场时间序列数据看做是该国所在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在某一维度上的投影;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将各国间通过贸易和金融等渠道的联系视为非线性动力学系统间的耦合作用。  当金融危机在多市场间传染时,可看作是多个动力学系统之间通过耦合作用发生了状态变化,用某一时间多市场间整体同步的水平,描述多市场间金融危机传染的发展阶段(初显、开始、纵深和全面阶段等);用耦合强度反映一个国家和其他多个国家间金融危机传染的各种传染渠道以及各种传染效应形成的综合传染水平。因此尝试判别多重时间序列的整体同步水平,通过计算某一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同步似然值来描述各个市场在传染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强度和方向,刻画金融危机的动态传染。  金融危机传染普遍具有“突发性”的特征,从某一国家或地区爆发,迅速蔓延至周边甚至全球金融市场,因此对金融危机传染到达的时间窗口的监控和预测非常重要。本文按金融危机是否到达某一市场将金融系统的状态分为平稳期和爆发期,若系统状态发生变化(从平稳期进入爆发期),则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也将呈现出差异。因此选用动力学状态相似程度的变化作为检测指标,并以此为基础设计金融危机传染到达的时间窗口的预测算法。  实证研究基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2009年全球金融风暴展开。样本将选择两次系统性金融危机涉及到的主要市场的金融时间数据,对其进行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借助动力学相似性算法得到时间序列在平稳期和爆发期所呈现出的不同动力学特征,提出危机传染的时间窗口预测方法。计算各市场之间金融时间序列的同步似然性,以此来表示各个系统之间的耦合系数,重现两次金融危机中各国金融市场间的传染路径,以及传染源国家与受感染国家之间金融市场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阻断和防范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要素形式,从企业人员和内外部能力方面发挥企业的独特竞争优势,因此,对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也成为企业实现长远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  
在过去30多年里,家族企业的蓬勃兴起与持续发展是中国经济改革巨大成就的重要表现。但是,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家族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愈加复杂和充满不确定性,创新成为企业应
1rn陈培浩:本期我们先从林为攀的新作《方寸》说起.《方寸》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呈现了一个80后女作家工作中与90后同事的格格不入、家庭中对丈夫儿子的咄咄逼人.当然,小说中主
期刊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也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七台河市低保制度实施以来,在解决城乡人口贫困问题和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等方
作为企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个体创新行为日益受到管理实践界和理论研究界的重视,如何通过管理方式激发和促进员工创新行为成为组织管理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薪酬作为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始终保持平稳增长趋势,我国社会不仅全面实行工业化,并且城市化水平也在加深,尤其是以产业为基础形成的各类产业园区,在我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愈来愈显著的功效,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和主要空间形式。当前,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新挑战下,将现代产业园的发展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相融合,整合相关资源,提升竞争力,并通过不同类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