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合成了一系列新型Salen配体及配合物,并对锌配合物进行了分子识别和理论化学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1新型手性Salen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合成了一种未见报道的新型手性Salen中间体,并采用它合成了双齿Salen配体及四种金属配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详细讨论了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电子吸收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的性质。用激子耦合理论解释了此类化合物的圆二色Cotton效应及裂分。Cotton裂分的方向依赖于环己二胺的构型。(R,R)环己二胺的构型决定了Salen化合物的手征性为负。
合成了一种新型不对称单Salen配体及其锌、铜配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Uv-vis光谱进行了表征。
2手性双核SalenZn配合物对咪唑、二胺类客体分子识别及量化计算研究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研究了主体双核SalenZn(Ⅱ)与咪唑、二胺类客体的分子识别行为。结果表明:对咪唑类客体的平衡常数顺序为Kθ(Im)>Kθ(2-MIm)>Kθ(EMIm);对二胺类客体平衡常数的顺序为Kθ(DAP)>Kθ(DAE)。主体与咪唑类客体的配位数为2,与二胺类配体的配位数为1。测定了识别过程的热力学函数△rHmθ、△rSmθ,发现该类反应为放热、熵减过程。采用圆二色光谱研究了识别过程的Cotton效应变化。用分子力学方法研究了主客体的最低能量构型。
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研究了主体单核SalenZn对咪唑类客体的分子识别行为,平衡常数顺序为Kθ(Im)>Kθ(2-MIm)>Kθ(EM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