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血浆肌动蛋白纤维相关蛋白1-反义RNA1(AFAP1-AS1)和SOX2重叠转录本(SOX2OT)在肿瘤形成和发展进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血浆肌动蛋白纤维相关蛋白1-反义RNA1(AFAP1-AS1)和SOX2重叠转录本(SOX2OT)在肿瘤形成和发展进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lncRNA AFAP1-AS1和SOX2OT表达水平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留取48例NSCLC患者(NSCLC组)和48例良性肺病患者(对照组)血液标本,1小时之内分离血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血标本的lncRNA AFAP1-AS1和lncRNA SOX2OT相对表达水平,分析这两个lncRNAs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运用统计学软件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这两个lncRNAs作为生物标记物诊断NSCLC的可行性及效能。同时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计算单独和联合检测这两个血浆lncRNAs诊断NSCLC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并与血清CEA进行比较。结果:1.NSCLC患者血浆中lncRNA AFAP1-AS1和lncRNA SOX2OT的表达较对照组患者明显上调(P<0.05)。2.血浆lncRNA AFAP1-AS1和lncRNA SOX2OT的表达水平均与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显著相关(P<0.05),肺腺癌患者这两个血浆lncRNAs水平明显高于肺鳞癌患者,而与患者的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肿瘤长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吸烟史)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3.血浆lncRNA AFAP1-AS1和lncRNA SOX2OT鉴别诊断NSCLC与良性肺病的AUC分别为0.875(95%CI:0.804~0.947;P<0.001;敏感性:87.4%,特异性:86.3)和0.787(95%CI:0.691~0.883;P<0.001;敏感性:73.0%,特异性:81.9%),与血清CEA相似(0.836,95%CI:0.752~0.908;P<0.001)。4.联合检测血浆lncRNA AFAP1-AS1和lncRNA SOX2OT诊断NSCLC的AUC为0.901(95%CI:0.832~0.968;P<0.001;敏感性:88.5%,特异性:90.7%),高于单独检测lncRNA AFAP1-AS1或lncRNA SOX2OT的AUC。将这两个血浆lncRNAs联合血清CEA则进一步提高诊断NSCLC的AUC达0.914(95%CI:0.849~0.978;P<0.001)。结论:血浆lncRNA AFAP1-AS1和lncRNA SOX2OT联合对NSCLC的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再结合血清CEA进一步提高诊断效果,这两个lncRNAs作为标记物用于NSCLC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其他文献
熔滴撞击融合现象广泛存在于钢铁冶炼过程中,对于熔滴撞击融合的多相流动过程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多相流及传热理论体系,明晰熔滴界面行为,而且对强化冶炼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主要工作和结论包括:利用VOF方法,对单/双熔滴撞击干壁面、湿壁面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熔滴撞击水平干壁面时,会出现撞击回弹和撞击破碎两种现象。撞击速度越大,铺展直径越大。撞击速度2.0m/s时,熔滴最大铺展因子为5.2
酵母鲁棒性即为酵母在受到环境胁迫时仍能保持其生理功能稳定。在工业发酵过程中,提高发酵菌种的鲁棒性尤其是耐热性能大幅降低能耗、提高产物产率,最终降低发酵成本。本论文从酿酒酵母细胞鲁棒性与细胞内蛋白质关系入手,着眼于增强酿酒酵母中蛋白质内平衡网络(Proteostasis Network,PN)功能进而调控蛋白质内平衡,通过分别调节PN体系内的一些关键因子如泛素蛋白酶体、泛素酶E2和泛素酶E3等得到新
高频载波调制极区电离层激发ELF/VLF波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可见,构建背景电离层物理模型对研究电离层加热物理过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基于物理模型结合欧姆加热理论对开展调制激发ELF/VLF波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章重点构建了一个极区低电离层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用耦合欧姆加热理论模拟了加热效应和调制激发ELF/VLF波的磁场强度。最后进行了了试验数
随着肥胖患者的急剧增多,与之相关的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等疾病患者不断增加,这也使得肥胖成为覆盖全球的重大健康难题。研究表明,肥胖的产生与肥胖
E区场向不规则体是一类重要的电离层不规则体,其对无线电波传播具有重要影响,深度认知中低纬电离层E区场向不规则体是电离层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昆明位于东亚电离层赤道异常北驼峰区,是电离层Es层和不规则体高发区,本文基于昆明地区VHF相干散射雷达和电离层测高仪的观测数据,对E区场向不规则体的形态特征及其激发演化相关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昆明VHF雷达两年持续观测资料,分析
目的:2018年WHO的报告表明全球约有4.66亿听力障碍患者。内耳功能异常引起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约占患者人数的90%。遗传因素、老龄化、噪音损害和耳毒性药物的损伤引起的内耳听
石墨烯的发现掀起了二维纳米材料的研究热潮。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研究,二维纳米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相比于体相材料,它们具有独特的几何构型和优异而新颖的性能,在电子/光电子、能量存储和能源利用等领域都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在本论文中,首先在绪论中介绍了有关纳电子学理论的发展进程与纳米材料,其中重点介绍了二维纳米材料的进展。其次在第二章介绍了相关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最后在第三章到五章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患者主观全面评价法(PG-SGA),调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筛选出适合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
近几年,由于石墨烯优异的性能,有关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以及在传感领域的应用得到深入探究,但依旧面临着不少关键的科学难题:如何实现石墨烯的低温可控制备?如何直接在非金属基底上获得高质量石墨烯?对石墨烯进行图案化和功能化?如何将石墨烯应变传感器由实验室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本论文探索了在各类基底上直接低温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同时通过镓-钨辅助的化学气相沉积法直接在绝缘衬底上制备出了图案化的石墨烯,在
背景与目的人星状病毒(Human Astrovirus,HAstV)是1975年由Appleton和Higgins用电镜在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首次发现的,因在电镜下病毒颗粒表面呈星形,故命名为星状病毒(Astr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