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海岛位于广东省南部,是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出湛江港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做好东海岛岸线防灾减灾工作,保护天然沙滩资源,对于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岸滩的地貌响应,分析湛江湾口门海洋动力情况及泥沙的输运特征,为研究湛江港深水航道的冲淤变化趋势提供科学支撑。本文依托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我国典型海岛地质灾害监测及预警示范研究”项目,通过实地调查、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对东海岛总体岸线侵蚀情况进行了分析。其中崩塘段砂质岸线侵蚀变化特征明显,加之紧邻湛江湾口门处,研究意义重大,对该处岸段进行重点监测与研究。通过高精度遥感卫片、无人机低空遥感监测数据、三维激光扫描数据、海滩剖面监测数据、沉积物粒度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得出以下结论:(1)东海岛砂质岸线主要分布于海岛的西南侧、东南侧、崩塘三处。其中西南侧砂质岸线前期强烈侵蚀,之后进行了护岸工程建设,岸线趋于稳定;东南侧一直处于淤积状态,淤积速率最高达8.3m/yr;崩塘砂质岸线先淤积后轻微侵蚀,侵蚀速率为0.38m/yr。(2)崩塘段岸线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发生较明显变化,整段岸线后退前移均有,以后退为主;灯塔附近200m岸线后退最为明显,平均后退距离约10m左右,最大后退距离达到17m。(3)崩塘段海滩整体以淤积为主,部分处于下蚀状态。其中最南侧海滩受虾池排污通道的影响,常年处于下蚀状态;灯塔附近滩面受灯塔影响明显,滩面最窄,且短时间内滩面发生过大幅度侵淤变化。(4)沉积物粒度变化与滩面冲淤特征较为一致。由于该处岸线系风成沙丘后退形成,沙丘砂较海底供砂细,海滩下蚀,沉积物变细;海滩淤积,沉积物变粗。(5)结合岸线与滩面变化特征,根据前人海滩灾害灾变强度分级方案,对海滩进行合理评价。该区大部分岸线处于稳定或轻微淤积状态,仅最南侧和灯塔附近岸线处于强侵蚀状态。(6)崩塘段海岸变化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总体受自然因素控制,人为因素对局部海岸的侵蚀影响明显。其中,海平面上升是长时间尺度因素,短时间内影响较小;风暴潮侵蚀能力强,短时间内可造成岸线大幅后退,是岸线侵蚀的主要自然因素;波浪、潮流是海底供砂的主要动力,是海滩砂的重要补给;人为因素对海滩的影响明显,虾池排污即可直接冲蚀滩面,又可阻断沿岸流供砂,对海滩的破坏作用最为严重;人工构筑物通过改变周围流场,引起海滩的冲淤变化;湛江湾内围填海活动降低湛江湾的纳潮量,影响泥沙向外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