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与西药乳果糖比较,观察铺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探讨铺灸改善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的优势,为临床上治疗本病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法。方法:将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92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铺灸治疗,施术部位为长从脊中穴至腰阳关,宽为膀胱经第一侧线向外延伸2cm,其中起主要作用的腧穴为脾俞、胃俞、肾俞、命门、腰阳关、大肠俞;治疗每周2次(周一、周四),每次3壮,连灸8次,共治疗4周。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乳果糖,每日1次,每次25ml,早餐时一次服用,共治疗4周。采用中医证候积分表及PAC-QOL量表进行疗效判定,并于治疗前后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分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均具有可比性。2.中医症状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各症状程度分级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主症比较,在改善排便困难、排便频率及排便性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两组次症比较,在改善腹中冷痛、四肢不温及小便清长方面治疗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1);两组中医症状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PAC-QOL量表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均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各维度及总分经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27)0.01),两种方法均能提高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躯体不适感、担心和焦虑两维度,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1),铺灸方法优于乳果糖疗法;心理社会不适感及满意度两方面,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两种方法疗效无差别;两组总积分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27)0.01),铺灸疗法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优于乳果糖方法。4.安全性评价结果:检查项目: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一般生命体征以及各项检查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不良反应:对照组中2名患者发生轻微不适,表现为腹胀,持续2天后该反应消失,未影响继续治疗;治疗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1.铺灸与乳果糖疗法均能改善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铺灸疗效更优。2.铺灸与乳果糖疗法相比,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