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痛风(?)(gout)是由遗传性和(或)获得性原因导致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嘌呤代谢障碍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沉淀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可致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常伴有尿酸性尿路结石。本病主要分为原发性(primary gout)和继发性(secondary gout)两大类。原发性痛风病患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大约10%-20%的患者具有阳性家族史,除大约1%的原发性痛风患者由于先天性酶缺陷引起外,大多数发病原由不明。实际上原发性痛风最为多见,且最为临床专家学者所关注。痛风属中医“痹证”、“历节”、“走注风”等范畴。近年来,随着越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病的难以根治性及反复发作性,给社会及个人带来较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临床上原发性痛风最为多见,且最为临床专家学者所关注。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原发性痛风的中医辨证论治及相关发病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越南河内市公安部传统医院住院治疗痛风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证候、用药特点进行探讨为痛风的临床辩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方法本课题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5年内越南河内市公安部传统医院住院确诊为痛风的住院病人(共291例)进行了临床资料全面、系统、规范、总结,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出生地、病程、发病年份、发病季节、合并疾病、关节症状、全身症状、舌脉、血尿酸、中医证型、方药频数等原始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具有规律性的分布特点。结果越南河内痛风患者的发病率男性远高于女性。患者的年龄分布在41-70岁之间最多,70岁之前随年龄增加而发病人数增多,发病最小年龄为30岁。病人居住地城市多于农村。在河内住院的痛风患者以2007年以后明显升高,2010年痛风住院病人最多,为87例(占29.9%)。痛风患者四季均可发病,其中以春秋季较多。患者痛风病程在1年内108例(占37.1%),1年-5年为139例(占47.8%),5年-10年为37例(占12.7%),10年以上病程者较少。发病诱因以高嘌呤饮食、饮酒为主。痛风合并疾病比率为合并高血压占101例(占37.7%),合并糖尿病52例(占17.9%),合并血脂异常症45例(占15.4%),合并冠心病21例(占7.2%)。患者血尿酸高于正常值(≥430μmol/L)共203例(占69.8%),正常值范围内(<430μmol/L)共88例(占30.2%)。疼痛部位以跖趾、踝关节为多,共176例(占60.5%),其次为:足背、膝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肘关节等部位。全身症状中以睡眠不佳最为明显105例(占36%)。患者舌象以舌质红112例(占38.5%)、苔黄腻87例(占29.7%)最多,其次以舌淡苔薄黄等湿热象。而舌质暗红43例(占14.8%)、淡暗26例(占8.9%)、暗等血瘀表现也有不少。中医证型湿热蕴结证为主137例(占47.1%),肝肾亏虚、湿热蕴结58例(占19.9%),风湿热痹证45例(占15.4%),气滞血瘀证33例(占11.3%),风寒湿痹证13例(占4.5%),各种类型的中药应用具有交叉性,比例以利水渗湿药最多,其次为清热药、活血化瘀、补虚药、祛风湿药、化湿药等。结论1、在越南河内市住院的痛风患者以中年男性较多,有年轻化发病的趋势,患者住院季节以春秋季为多,近年来痛风发病率明显升高。2、城市地区发病率高于农村,考虑其与地理、气候、饮食、人文等有关。痛风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症、冠心病等疾病机率明显增多。3、关节症状表现以四肢末端关节红肿热痛为主,患者舌脉体现了湿热为主,后期伤及肝肾,最后导致气滞血瘀的病机特点。4、中医证型主要是湿热蕴结证、风湿热痹证、气滞血瘀证为主。5、越南河内市痛风患者的中医用药特点为符合辨病辨证的基础上用药,主要以利水、清热、祛湿为主,根据辨证加用补虚、活血化瘀、祛风湿、化湿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