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宜居乡村”的公共设施与公共环境建设模式探索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UANHUAN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成为劳动密集产业的重要基地,在经济的带动下,城市化步伐飞速向前。这个乡村城市化的过程,既是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也是乡村地域转化为城市的过程,同时还是城市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向乡村地区渗透的过程。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的情况越发严重。建设无规划无管理,造成资源过于分散而且浪费的情况屡见不鲜。在这种背景下,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案,以统筹城乡发展,让资源集约利用,防止人们继续进行过渡开发,对自然环境造成持续的破坏。同时整治村容村貌,使农村各方面协调发展,以达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对农村的研究以及新农村的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有一个适应珠江三角洲农村的建设模式,去指导和标准化农村物质环境的建设。本文第二章、第三章中,根据珠江三角洲村庄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规模分级和现实情况,分析总结出珠三角公共设施与公共环境的构成要素。这个部分主要是为了阐明影响这两个方面的质量好坏的因素,为下面的研究提出要点,以及需注意的事项。第四章是对珠江三角洲“宜居乡村”公共设施与公共环境的建设模式进行了初探。通过参考居住区的规模分级标准以及珠三角部分村庄的人口规模,制定了用于本文的规模分级标准。根据这个规模分级,并参考广州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标准,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制定出公共设施规划建设模式和公共环境的整治模式。最后以惠东县稔山镇芙蓉村为例,将建设模式用在实际规划项目中,用实例检验了模式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本文以公共建筑门厅空间为研究对象,从西方建筑学理论——现象透明性的角度对门厅空间展开研究。在对现象透明性以及门厅空间理念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两者之间的内在关
本文通过对景区文脉、景观、功能与建筑形式等要素的分析并与具体建筑设计实践相结合,形成融合当地文脉、景观、功能的建筑设计方法。同时对我国风景区建筑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
早在120年前,恩格斯写过一篇著名的住宅问题的文章,文章指出居住是社会成员的基本保证,是人民的基本权利。在中国,人们对幸福与未来生活的渴望一直都与居住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结
以往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研究,往往从历史理论、工程技术等方面出发来研究,对从体验的角度进行具体的设计研究不多。本文试图用体验的角度,通过对东莞可园直观体验的方式来研究园林
随着城市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空间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开发新区和城市中心迁移成为城市空间增长的主要方式,关于新城市中心建设与城市空间发展的研究就成了目前
常德是一个拥有2200多年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它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长江中游洞庭湖的尾部,东临长沙,西连川黔,南接粤广,北抵三峡,地理位置显要。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
碣石镇是位于粤东沿海的中等城镇,具有独特的军事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从而在城镇空间上也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在中小型城镇空间中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是一个有着较深的可挖掘
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环境下,大事件营销已成为城市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工具,大事件建筑也由此应运而生。本文提出了大事件建筑的概念,分析了大事件建筑对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意
在古代城市向现代城市发展演变的历史中,近代化是一个复杂又精彩的过程,无论是城市外在形态的变化,还是内部制度的建立,这个飞跃性的变化过程都十分值得研究。而作为城市建设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从简单的生理需求转向心理与文化的更高层次的推进。同时也伴随着旧的住房分配制度的解体和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