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其自然来源主要是岩石风化,大多呈三价;人为污染来源主要是工业含铬废气和废水的排放。工业废水中主要是六价铬的化合物,常以铬酸根离子(CrO42-)形式存在。水体中的Cr(Ⅲ)主要被吸附在固体物质上而存在于沉积物中;六价铬则多溶于水之中。六价铬在水体中是稳定的,但在厌氧条件下可被还原为Cr(Ⅲ)。Cr(Ⅲ)的盐类可在中性或弱碱性的溶液中水解,生成不溶于水的氢氧化铬而沉入水底。Cr(Ⅲ)在天然水中也可被氧化,但是速率很低。EDTA是化学中一种良好的络合剂,能和碱金属、稀土元素和过渡金属等形成稳定的水溶性络合物。能与铬离子形成稳定水溶性络合物,从而使铬离子不能形成氢氧化铬沉入水底,继而持续污染水体。本课题探讨以EDTA为单一碳源以及用乙酸钠乙酸铵做伴碳源的条件下,采用铜绿假单胞菌处理含铬废水,并对不同条件下铜绿假单胞菌对Cr(Ⅵ)还原的特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能有效利用EDTA作为碳源,促进Cr(Ⅵ)的还原。加入少量的乙酸钠和乙酸铵能促进菌体对EDTA的降解,但是过量乙酸钠和乙酸铵的加入会对EDTA的生物降解产生抑制作用。菌体在Cr(Ⅵ)初始浓度为2、20、40、60、80mg/L时均能有效还原Cr(Ⅵ),但处理效率随Cr(Ⅵ)初始浓度的升高而降低。Cr(Ⅵ)初始浓度低至2mg/L时,处理24h后,Cr(Ⅵ)的还原率可达100%。共基质乙酸钠和乙酸铵的加入抑制了EDTA对菌体对Cr(Ⅵ)的还原作用。EDTA无论是作为单一碳源还是在乙酸铵、乙酸钠共基质条件下不同碳源对低浓度Cr(Ⅵ)去除率的影响很微弱。24小时后对Cr(Ⅵ)的去除率都接近百分之百,处理效果良好。Cr(Ⅵ)对EDTA的降解有抑制作用,且随着Cr(Ⅵ)浓度的不断升高抑制作用不断增强。铜绿假单胞菌不仅对去除Cr(Ⅵ)有较高效率,而且对降解EDTA效果也非常的理想,对100mg/LEDTA降解率36小时内能达到100%,在Cr(Ⅵ)初始浓度为2mg/L,100mg/LEDTA条件下,在36小时内铜绿假单胞菌对Cr(Ⅵ)和EDTA的去除率都达到了100%。综上所述,铜绿假单胞菌可以利用单一EDTA做碳源,在还原Cr(Ⅵ)同时也降解了EDTA,这可能为EDTA的生物降解提供新的技术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