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油菜粒色性状候选基因的定位克隆及功能分析

来源 :青海大学 |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wuzhihot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 L,2n=20,AA)为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属于栽培油菜基本种。我国是白菜和白菜型油菜的起源中心,与甘蓝型油菜相比,其起源和栽培历史悠久,遗传资源丰富,具有天然而稳定的黄籽资源。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与普通黑褐籽油菜相比,黄籽油菜具有油质清澈、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皮壳率低、饼粕饲用价值高、且单宁等有毒物质含量低的优点。因此,黄籽作为优良油菜品种的一种重要的指示性状受到人们的重视,黄籽油菜品种的选育一直是重要的育种目标。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结合遗传连锁图谱对白菜型黄籽油菜大黄的粒色基因进行了精细定位,并对粒色候选基因进行克隆及功能分析,初步鉴定了控制大黄粒色的目标基因。此外,研究了黄褐籽种子形成过程中种皮色泽的动态变化规律及类黄酮代谢中目标基因及其他相关转录因子与结构基因的差异表达。揭示了白菜型油菜种皮中色素在种子发育时期的积累规律,为候选基因与类黄酮途径其他各基因的调控机理提供初步线索。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精细定位大黄油菜粒色基因,在前人对大黄油菜粒色基因定位的基础上,通过新开发得到的8个特异性SSR分子标记及实验室已开发7个特异性标记,进一步加密遗传连锁图谱,并得到整合后的物理图谱,将目标基因锁定在A9染色体上一段1.08Mb(A9:18.26Mb-19.34Mb)区间。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定位大黄油菜粒色基因,结果显示三个候选区段位于A9染色体上(17.83 Mb-18.93 Mb;20.53 Mb-20.99 Mb;22.57 Mb-26.09 Mb)。其中,重测序定位所得候选区段之一(17.83 Mb-18.93 Mb)与遗传连锁图谱定位结果存在大段重叠(overlap),并且该重叠区段内包含5个与目标基因共分离的连锁标记。结合分子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的方法和全基因组重测序的定位方法将目标基因所在区间缩短为678 Kb(A9:18.26 Mb-18.93 Mb)。2.大黄油菜粒色候选基因Brtt1的克隆及序列分析,在BRAD数据库中检索发现候选区间(A9:678Kb)共包含46个候选基因。通过与拟南芥全基因组序列的同源比对,并参考这46个候选基因同源基因的功能注释,分析发现该区段仅包含一个与色素合成相关的候选基因BrTT1(Bra028067),其拟南芥同源基因为功能已知的类黄酮途径关键基因TT1(At1g34790)。且在拟南芥中TT1基因突变体表现为透明种皮的性状,推测BrTT1基因为大黄油菜粒色基因的关键候选基因。利用白菜基因组序列,扩增获得BrTT1全长序列4586bp,其中包含启动子片段1796bp,终止子下游序列986bp,编码区序列1804bp,该基因包含有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与白菜基因组序列BrTT1参考序列不同的是,该序列在起始密码子上游39bp处提前编码,导致白菜型油菜褐籽中BrTT1序列的第一外显子比参考序列多39碱基,但未引起移码突变。等位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发现黄籽Brtt1与褐籽BrTT1的启动子序列完全一致,与褐籽序列相比,黄籽材料中Brtt1在外显子区存在7处碱基替换,内含子区存在13处SNP位点,且存在2bp、9bp、114bp片段缺失。进一步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大黄材料Brtt1编码蛋白序列有4处氨基酸同义突变,有3处氨基酸有义突变,分别为N45H、S294Y、H299L。将BrTT1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提交至ExPASy数据库(http://www.expasy.org)进行蛋白结构预测,结果显示BrTT1编码WIP锌指结构转录因子蛋白,其分子式为C145C148H161H165,属于C2H2类型锌指蛋白。3.大黄油菜粒色候选基因BrTT1的遗传转化,利用花絮浸染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BrTT1基因全长转入拟南芥tt1突变体CS82中,共得到20株T1代阳性苗,粒色完全恢复为野生型种皮颜色褐色,且恢复率为100%。将T1代阳性苗转化株继代至T3代苗,粒色性状表现稳定。BrTT1基因能够完全恢复tt1突变体粒色性状,使其表现为野生型粒色性状。BrTT1基因与拟南芥同源基因TT1有相似的基因功能,参与类黄酮代谢途径。分别扩增黄褐籽BrTT1全长ORF序列,构建超量表达载体p35S::TT1与p35S::tt1,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花絮浸染的方法分别转化拟南芥tt1突变体CS82。载体p35S::TT1所得31株T1代阳性苗,且种子粒色完全恢复至野生型种子粒色,载体p35S::tt1所得39株T1代阳性苗,种子粒色与突变体CS82粒色相近,仍为亮黄色。构建BrTT1亚细胞定位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烟草叶片下表皮细胞和洋葱内皮层细胞转化法,瞬时表达BrTT1:GFP融合蛋白,将BrTT1定位于细胞核中,这符合转录因子的特征。4.黄褐籽不同发育时期种皮中色素积累规律与候选基因BrTT1及类黄酮代谢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通过体视镜观察并比较黄褐籽材料种子形成过程中种皮色泽变化,种子发育中期(授粉后28天、35天)黄褐籽材料的粒色性状差异较大,褐籽材料种皮色泽明显变为褐色,而黄籽材料在整个种子发育过程并未存在粒色性状的较大变化,表现为透明种皮,呈现种胚的颜色。通过qRT-PCR分析可知,候选基因BrTT1的主要表达部位在种子形成时期,且种子形成前期和中期(授粉后7天、14天、21天、28天、35天)黄褐籽材料中BrTT1的表达量达到极显著差异,褐籽表达量显著高于黄籽。在授粉后21天褐籽材料中BrTT1的表达量达到最高峰值,但在种子形成后期(授粉后49天)BrTT1在黄褐籽材料中的表达量并未达到极显著差异。对大黄油菜粒色性状候选基因BrTT1及类黄酮代谢途径其他相关的8个结构基因和6个转录因子在黄褐籽种子形成不同时期材料中的表达量进行热图分析和表达谱分析,Br TT3、BrTT18、Br BAN在黄褐籽材料中表达差异较大,且褐籽材料中检测到这些基因的大量表达,而在黄籽材料中几乎不表达。结合已有对其他植物中TT1的研究结果,初步推断白菜型油菜种皮中类黄酮代谢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是导致黄褐籽种皮粒色差异的根本原因。粒色性状候选基因BrTT1调节因子在大黄油菜黄籽材料中的异常表达,导致靶基因BAN及类黄酮代谢路径其他结构基因的异常表达或不表达,阻断了原花色素的积累,从而使种皮表现为透明种皮形成黄籽。
其他文献
欠债与讨债是乡村社会中的常见现象,也是洞察熟人之间行为互动模式的重要切入点。文章以博弈论为视角,以讨债行为为基本单位,提出了乡村社会内部讨债行为中的序贯博弈模型,以
体验式教学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充分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实现学生综合英语素质的提升。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体验式教学的开展,契合了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
<正>目前初中大部分学生在家人的溺爱中长大,处于青春期,比较特立独行,以自我为中心。部分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人文知识和技能的渗透,使学校
掺Tm3+锁模光纤激光器产生的激光位于2μm波段,2μm激光不仅处于透过率良好的“大气窗口”而且位于“人眼安全”波段。因此,它被广泛应用在激光通信、大气检测、激光医疗、激
<正>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中噪声污染变得越来越突出。为了对噪声公害进进防治,就必须根据有关标准,选用适当的参数,依据科学的方法,对噪声环境进行科
期刊
从"资管新规"到"理财新规",再到"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监管层促进理财业务规范转型的制度建设逐渐成熟。然而,商业银行彻底剥离理财业务,通过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
众所周知,车辆排队队列的产生会对交通流传播时间产生影响,但是在现有的众多有关交通流传播的模型中,通常将队列视为点队列进行处理,这种假设不考虑队列的物理长度,因此队列
介绍长河二号导航系统授时技术更新及其与北斗卫星组合应用。两大自主导航系统相互增强,进行组合定位、导航、授时(PNT)应用,系统保障及国家安全十分有益。
纤维品质是棉花育种改良的重要目标性状,由于纤维品质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从而使育种选择变得非常复杂。分子标记是DNA水平上与性状关联的标记,直接反映了 DNA水平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