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族,顾名思义就是不仅出身显赫,血统高贵,而且享有其他阶层不具备的一些特权和地位,爵禄可以世代传承子孙。中国古代从西周到春秋前期是第一个贵族时代,他们在家讲究孝悌友爱,在社会上讲忠信、重然诺、尚节气,在朝廷讲究谦让有礼,进退有度。他们彬彬有礼,出口成章,心怀天下,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境界,成为时代的精神标杆,这就是后世我们一直缅怀并向往的贵族精神。贵族阶层的形成与贵族精神的蕴育有着制度和文化作为支撑。“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使先秦的贵族占有并垄断了一切教育资源,以礼乐为中心的教育在模塑贵族形成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能培养出他们心目中理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才,从胎教、家庭教育到最后的“小学”和“大学”,先秦贵族设立了一套完整而严密的教育体系,为贵族阶层及其品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本文正文分成四个部分来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介绍了“贵族”以及与“贵族”身份及其精神密切契合的“君子”,以他们为首形成的贵族精神及其文化修养的传承者“士阶层”。在宗法等级制和世禄世卿制度下的先秦贵族是以血缘为纽带的世袭统治阶层,并在独特的社会环境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精神文化,作为从政行事的基本准则。当时贵族的等级从上到下依次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各级士。而处于宗法社会里贵族统治阶级最末端的“士”,却是一个很复杂的阶层,有上士、中士和下士之别。一般认为,下士中“食禄”者及其以上为贵族,其它仅作为贵族阶层的附属群体而存在。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先秦时期贵族精神内涵的表现。主要包括礼让尊贤、敬慎勤俭、淡泊名利、忠信勇敢、重视尊严、君死社稷等。先秦的贵族们以家族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为重,反对谋求一己私利,忠诚地履行自己对社稷和人民的责任,他们崇尚气节,恭谨勤俭,勇敢诚信,同时又谦逊有礼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是当时社会的普遍价值取向。第三部分重点讨论了先秦贵族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对贵族精神形成的影响。先秦尤其是春秋以前的贵族教育是以家庭和学校为主的,从品德修养、文化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军事训练等多方面对贵族子弟进行了全方位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文武兼备的合格的贵族统治者。这些教育内容对贵族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化知识的学习使得贵族社会在各种社交场合中呈现出一种文雅的氛围;尚武的风气在军事技能训练和演习中更加突出;品德的培养则发展了先秦贵族“惟德是辅”的政治观和人生观。尤其是在大学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礼乐教育,对以礼乐文明为核心的贵族精神的形成的作用首当其冲。第四部分为结语,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并对社会现状进行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