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语动词又称动词小品词结构,是英语成语的一个重要类别。它由动态动词加上小品词构成,表达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动词概念,构成短语动词的动态动词和小品词虽然为数不多,但它们短小精悍,能量巨大(汪榕培、卢晓娟,1997)。短语动词在当代英语中被频繁使用。McArthur(1980)说过:“短语动词很可能是说英语国家的孩子最先学到的动词形式”。正是由于短语动词在英语使用中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短语动词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国内外有许多关于短语动词的研究。所有这些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传统研究和认知研究。对短语动词的传统研究大都是从结构主义角度出发进行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有Quirk(1985)等人。传统研究主要侧重于短语动词的句法特征。Lindner(1981)是从认知角度对短语动词进行研究的第一人。根据小品词隐喻意义的层次性,Lindner对小品词up和out的意义进行了分类。Morgan继Lindner(1981)之后,对短语动词从认知的角度进行了分析。Morgan(1997)不仅使用了Lindner的大部分例子,而且还补充了更深层次的隐喻性解释。对短语动词隐喻意义的延伸,Morgan列举了四种可能性。Gries(1997)把焦点集中在及物短语动词的小品词位置研究,即是在动词的后面还是直接宾语的后面。Hampe(2000)通过对短语动词结构形成的考察提出了Morgan研究的短语动词四种意义延伸的可能性之外的第五种语义延伸方式。尽管这些方法进一步讨论了短语动词的语义形成过程,但是它们不能解释短语动词的概念意义是如何形成的;也不能解释短语动词的概念意义和小品词的概念意义具有何种联系。认知语言学理论为短语动词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小品词在短语动词意义形成中起到何种作用?具体到带back的短语动词,短语动词的概念意义和小品词的概念意义具有何种联系?本文将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尤其是原型范畴理论、意象图式理论及认知隐喻与转喻理论,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带back短语动词语义形成的分析,得出小品词back的语义特征对其所在的短语动词的意义产生了趋向性影响。小品词back在与动词的搭配中对动词产生了两种趋向性影响:向后趋向和返回趋向,从而影响到短语动词的意义。绝大部分带back的短语动词都受到这两种趋势的影响。本论文主要包括六章。第一章是全论文的导论。简要地介绍了短语动词的重要性及短语动词研究的背景,提出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列出本文的结构。第二章回顾了国内外短语动词研究。所有这些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传统研究和认知研究。第三章简要了介绍本研究所要需要的认知理论与原则。它们是:原型范畴理论、意象图式理论及认知隐喻理论。第四章与第五章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第四章是对小品词back的认知语义进行的分析。首先,分析了小品词back的空间意义。接着概括出小品词back的隐喻拓展意义。最后总结出小品词back的概念意义。第五章是对带back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分析。首先,通过语料整理与数据分析,得出动词词频与对应的带back短语动词义项数量之间的关系。动词的词频越高,词汇化能力就越强,受到小品词back的影响就越大,搭配之后就能获得较多的义项;反之,动词的词频越低,词汇化能力减弱,受到小品词back的影响就越小,搭配之后获得的义项较少。其次,基于短语动词意义的分析,总结出带back的短语动词大致可归纳出十七个常见义项。并归纳出带back短语动词的两大主要义群:向后义群和返回义群。最后,文章分析了小品词back对短语动词语义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小品词back在与动词搭配的过程中,对动词产生了趋势上的影响,从而影响了整个短语动词的意义。绝大部分带back的短语动词都受到这种趋势的影响。第六章是对本文的研究所做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