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发展失衡、城乡差异巨大是制约广东省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改变乡村落后的发展面貌,近年来广东省投入了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整治建设,而分布在珠三角外围相对落后地区的村庄更是扶持建设的重点。尽管相应举措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珠三角外围地区乡村建设发展水平依旧明显落后于珠三角地区。同时,在大规模的乡村整治建设行动中,同样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方面,缺乏对乡村资源利用与价值发挥的充分考虑,村庄环境面貌得到改善但依旧未能形成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大量以单一村庄为实施对象的“就村论村”建设思路,也往往造成地缘优势相对较弱的珠三角外围地区村庄发展孤立被动、产业结构同质单一、乡村资源闲置浪费等困境。面对这些问题,在当前村庄人居环境已得到较大改善的情况下,珠三角外围地区乡村振兴的下一步重点必须有所转变,探索实现村庄资源高效利用、经济产业有效发展的建设模式,以推动该地区乡村整体经济社会水平提升、缩小地区内部城乡差异、拉近与珠三角村庄的差距,促进区域平衡协调发展。基于以上思考,笔者提出了“以资源为导向集群化发展”的思路。通过解读资源导向下乡村建设发展的内涵及其目标方向,明确以多村联合、共享共建的集群化发展模式为实施路径;分析其在促进乡村资源价值整合提升、村庄产业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具体作用,论证资源导向下乡村集群化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并进一步探究影响乡村集群化发展的动力因素和制约因素,分析乡村集群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的相应条件以及可能面临的问题挑战。在此基础上,结合珠三角外围地区乡村的现状发展特征,从乡村集群形成、运作、发展的动态视角出发,构建了包含资源普查、规划编制、建设管理、乡村治理、政策保障等五个层面的指导性策略。旨在为珠三角外围乡村地区,提供更加适应新时期需求的建设发展思路,也为全国类似的乡村地区,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