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茎叶分离机构的试验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wywinnie1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有着丰富的秸秆资源,但总体利用率较低。为改善农村环境、减轻环境压力,应努力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玉米秸秆作为农作物秸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大部分是对其进行整秆利用,由于皮、穰、叶三者在所占比例、营养价值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出现相互干涉,致使整秆利用的效果不佳。因此,为了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率,将玉米秸秆皮、穰、叶进行大规模分离加工非常有必要。根据玉米秸秆的生理特性可知,要实现皮、穰、叶三者的分离,首先应解决茎秆和叶分离的问题。为研制出精良的玉米秸秆茎叶分离装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所示:(1)通过对玉米秸秆物理特性的测定与分析,确定出能实现玉米秸秆茎秆和叶分离的设计方案,其中重要的设计理念是对秸秆进行六边包络剥叶。(2)对玉米秸秆茎叶分离机构试验装置进行详细的试验研究,以喂入速度(0.5-2.5m/s)、剥叶辊转速(400~1200r/min)、剥叶板间隙(21~33mm)、剥叶板夹角(0-60°)为试验因素,以剥叶率为试验评价指标,通过采用四因素五水平的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来安排试验。由试验结果可知,剥叶率介于19.93~61.9%之间,证明了玉米秸秆茎叶分离机构试验装置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3)利用Design-Expert8.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各试验因素与剥叶率之间的回归模型,并检验回归模型的显著程度;利用方差分析法对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得出,所建立的回归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的程度较好;采用降维法对单因素、双因素与剥叶率之间的降维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经观察分析得出,回归模型不同,影响规律不同。(4)通过利用贡献率的方法,得出各试验因素对剥叶率影响程度的主次顺序为:喂入速度>剥叶辊转速>剥叶板夹角>剥叶板间隙。(5)通过利用Design-Expert8.0软件对得出的回归模型进行优化分析,并结合频数分析的方法,确定出该试验装置最佳试验参数组合的取值(范围)为:喂入速度1-1.4m/s、剥叶辊转速1000r/min、剥叶板间隙26-30mm、剥叶板夹角30-45°,在此试验条件下的剥叶率可达56.43-61.9%。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前后配置两道剥叶机构的玉米秸秆皮穰叶分离机,并由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对该机进行了茎叶分离性能测试,得出其剥叶率在97.5%以上。(6)以喂入速度1.5m/s、剥叶辊转速800r/min、剥叶板间隙27mm、剥叶板夹角30°的试验条件为例,利用高速摄像技术对剥叶过程及分离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动力学分析,明确了各试验因素对剥叶率的影响,并为研制精良的玉米秸秆茎叶分离机或皮穰叶分离机提供了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首先阐释人物类型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运用,分析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及其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然后结合人称机制来探讨第一、第二人称叙述视角是如何在小说中营
山东省是我国经济大省,在国际服务业转移加快、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等背景下,山东省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但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通过分析山东省商务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概
:“九叶诗人”穆旦因其创作实绩深厚而成为中国诗坛上一颗最亮丽的星宿。近年来诗界对他进行了严肃、认真、虔诚的研究 ,从多方面考察了他的诗歌艺术。穆旦生命中的独特的品
裁判要旨$$ 除权判决所确认的票据权利不能优于票面记载事项。若申请公示催告的当事人并非票据丧失占有前的最后合法持票人,其应就其申请公示催告行为对合法票据权利人所造
报纸
新冠肺炎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善于从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加快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开创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
报纸
以蓝莓茎段作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筛选出最适宜蓝莓无性快繁的诱导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结果表明:蓝莓最合适诱导培养基为改良WPM+ZT 2.0mg/L,诱导率
压力调节器是微灌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在农业灌溉中广泛应用。当上游进口端压力改变时,通过压力调节器,保持出口压力稳定。目前,我国对压力调节器的调压机理研究较少,且对微灌压
近年来,农民的闲暇生活在逐步发生变化。农村的闲暇生活以娱乐消遣型活动为主,学习发展型、公共娱乐型活动较少。农村闲暇生活缺乏引导,闲暇活动异化特征明显。应整合农村传
旨在考察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对于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与他们在英语学习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的关系。为了调查英语学习者的归因和英语成绩之间是否有着显著的关系,通过SPSS软件
青藏高原东缘地区活动断裂极其发育,强震繁发,特别是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MS8.0级地震的发生,使得众多地球科学家认识到有必要更为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该地区的地应力场背景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