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民区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城市社区的基层组织,是社区治理的政治领导核心和权力秩序中心,也是社区场域中至关重要的行动者。进入新世纪以来,深刻的社会转型不断促动社区治理格局转换,党对社区的治理策略和行动路线也在不断调整优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这表明,党中央面向新时代新征程,对居民区党组织的治理行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客观分析居民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行动逻辑,对于理解党的社区治理策略,把握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推进路径,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行动者分析的视角,综合了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以及布迪厄实践社会学的场域理论,将居民区党组织视为城市社区治理中的“重要行动者”,依次剖析了居民区党组织在社区双重治理结构中的角色定位、在多维社区行动目标下的功能调适以及场域化的社区行动策略,在此基础上,试图归纳出居民区党组织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隐藏的深层次的行动逻辑。本文主要基于上海社区治理的实践经验,运用个案研究法,选取了近两年在上海市基层社会治理中“后来者居上”的Z街道Y居民区党总支为个案,通过参与式观察Y居民区党总支的相关治理行动及其行动策略选择,收集实证材料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居民区党组织行动在社区双重治理结构中,纵向治理结构中的居民区组织作为制度性主体承担着科层制下派的工作任务,横向治理结构中的居民区党组织作为社会性主体需要融入多元化的社区行动框架,双重治理结构赋予居民区党组织不同的角色期望,由此造成了居民区党组织的角色张力。基于此,居民区党组织在社区内有着多维的行动目标,包括保持政党先进性的行动目标、满足社区服务需求的行动目标以及形成社区行动合力的行动目标。为了实现这些行动目标,居民区党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策略回应着治理结构的要求,包括工作任务场域化、项目化、技术化以及社会化。最后,本文归纳出居民区党组织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三重行动逻辑,即:内化于压力型体制的科层制逻辑,基于能动性的政党适应性逻辑,以及归因于社会公共属性的社会治理逻辑。这三重逻辑相互交织于居民区党组织的行动中,构成了居民区党组织的行动基础,主导着居民区党组织的行动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