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4年来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494895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干旱、暴雨洪涝、连阴雨、高温热浪、沙尘暴、台风等各种气象灾害每年造成的损失占整个自然灾害损失的70%左右,直接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6%1而与气象条件有关的泥石流、森林和草原火灾、农林草原病虫害、荒漠化等生态环境灾害的损失更是难以统计。这些灾害许多是由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引起的,虽然其发生频率不高,但危害性极大。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引发的自然灾害日益严重,引起了公众和政府决策者的高度重视。鉴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气候变化的密切关系及其对人类经济社会及自然环境的重要影响,其研究已经成为当今气候变化科学的前沿问题之一。 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于2000年划定的第15条国际标准样带。该样带从南至北跨越了赤道季风气候带、干湿不明显的热带季风气候带、干湿不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湿润或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带、半湿润或半干旱温带季风气候带和寒温带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带,具有明显的热量梯度与水热组合梯度,同时还有土地利用强度的变化。该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土地利用结构中耕地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人口高度密集,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越来越大,城市化水平发展进一步加快,受人类活动影响进一步强烈。本文希望借助对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进而把握未来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规律,提高对极端降水事件的监测、预测能力,降低极端降水事件影响的脆弱性,为制定防御自然灾害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1951~2004年266个有效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计算出10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线性趋势法对其时间序列进行趋势检验,得到时间变化趋势,采用通用克里金法对趋势值进行空间内插,得到空间变化趋势。用非参数检验方法比较验证。结果表明:最大持续无雨日数在60年代中期以前显著增长,此后无明显变化:最大持续降水日数显著缩短;大雨日数、中雨日数在50年代至70年初显著减少,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增加,之后减少;强降水量无明显变化;极端降水量在90年代中期以前无明显变化,之后增加:一日最大降水量、连续五日最大降水量略有减少,变化不显著:70年代中期以前强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百分比减小,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增加,之后减小;80年代以前极端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百分比显著减小,80至90年代增加,之后无明显变化。最大持续无雨日数在大部分地区呈现增加趋势;最大持续降水日数多呈减少趋势;中雨日数、大雨日数在内蒙古东部、东北大部、华北大部及长江流域中上游的部分地区呈现减少趋势,其他地区呈现增加趋势:以河南、江苏一线为界,强降水量与极端降水量在样带北部多呈减少趋势,南部多呈增加趋势;一日最大降水量除在样带中部地区表现为减少趋势外,其余地区均呈增加趋势;连续五日最大降水量多呈减少趋势;强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百分比在内蒙古东部,东北大部,华北中部以及山西、陕西境内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他地区呈现上升趋势:极端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百分比在大部分地区都表现出增加趋势。对比两种方法,二者求得的趋势变化分布图虽然在等级量化区间上略有不同,但趋势值的总体变化幅度基本一致,所反应的空间变化规律也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间联系形式更加趋于多元化。产业集群作为区域内各种流的相对集中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就是城市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学者研究发现产
本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图像匹配的基本原理及步骤,将现有的常用基于灰度和特征的匹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互信息这一新的相似性度量准则,包
随着摄影测量技术以及计算机视觉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三维可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三维建筑物模型重建是建立数字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三维建筑物重建中,纹理是影响模型真实感的
随着煤矿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煤矿应急救援信息系统作为保障煤炭企业职工的生命安全的技术支撑在近年被广泛的研究。在实际生产中,目前大部分煤矿的应急救援系统中的避灾路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以及其它生产要素,产生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资源与环境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这些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一套客观的经济发展衡量指标体系来支撑,然而,现行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却忽略了自然资源方面出现的稀缺影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UJCC)反映了一个区域的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引起了土地利用及土地覆被的剧烈变化,全面及时地掌握资源环境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