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帮助取款行为的刑事认定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xse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1世纪以来,互联网迅猛发展,电子技术高速演变,其跨空间性使传统的诈骗犯罪行为分化,诈骗实行人、取款人、被害人相互分离,新型的电信诈骗犯罪形式应运而生。然而,最近几年,电信诈骗行为人为了躲避追查,电信诈骗愈加集团化、分工化,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诈骗人员严格分工,联络人员、购买银行卡POS机、购买通讯设备、拨打诈骗电话、发送诈骗短信、骗取钱款、转账分流等行为环环相扣,其中帮助取款人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最易落网,但是,在司法实务中,帮助取款人的行为究竟成立诈骗罪共犯还是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尚存在争议。所以,本文将采用剖释理论基础、理清司法解释的方法,分析现有犯罪认定标准以及司法现状的不足,解决电信诈骗犯罪对现有的犯罪认定标准所带来的挑战难题,确定认定电信诈骗帮助取款行为的实然犯罪标准,以便可以对帮助取款行为准确定位。
  本文正文分为四章,对电信诈骗帮助取款人的刑法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第一章:帮助取款行为的介入时点
  分析电信诈骗帮助取款行为对传统诈骗犯罪帮助犯的理论挑战,从客观因素出发,明确犯罪本质在于法益侵害,否定“控制说”的诈骗既遂标准,确定诈骗罪应当以“失控说”作为既遂标准。被害人通过银行自助柜台、网上银行、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转款的,以被害人失去对钱款控制的时点确定诈骗犯罪的完成时点,(倘若被害人在24小时之内可以取消转账或者前往银行止付的,被害人尚未失去钱款的控制,那么需在24小时之后才能认定为诈骗既遂)。在“失控说”的前提下,肯定取款行为须与正犯结果存在因果关系,否定诈骗既遂后的取款行为成立承继的共犯,确定帮助取款人成立诈骗共犯的介入时点。
  第二章:取款行为定罪标准的主观因素分析
  在分析帮助取款行为的客观行为后,通过对帮助取款人主观认识标准的选择,明确“明知”的内涵及程度,借助帮助取款人的客观行为表现反推其是否存在明知,为帮助取款人的准确定罪提供主观方面的判断思路。同时,笔者通过对“明知他人实施诈骗”与“事前通谋”的解读,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从实质上区分帮助取款人主观心理系“明知是诈骗所得”亦或“明知他人实施电信诈骗”,倘若系前者,则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倘若为后者,那么其在主观实质上与“明知是诈骗所得+事前通谋”一致。帮助取款行为成立诈骗共犯需要取款人与诈骗组织存在“事前通谋”,其中通谋的内容或是单纯的承诺事后帮助取款,又或是商议诈骗犯罪的具体细节。通过对通谋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取款行为人的共犯类型,即若只是在事前承诺诈骗分子在事后提供帮助为其取款的,成立诈骗罪的帮助犯;若是对整个诈骗犯罪活动的具体细节进行通谋的,则成立诈骗罪的正犯。
  第三章:帮助取款行为的分类及刑法定性
  将电信诈骗帮助取款行为进行分类,笔者在客观行为为主,主观因素为辅的基础条件下将其分为“到账前持卡型”取款行为与“到账后持卡型”取款行为两类,并将“到账后持卡型”取款行为细分为单次取款行为与多次取款行为两小类。单次取款时,假如事前不存在通谋,帮助取款人在电信诈骗行为实行后实质性终了之前介入犯罪活动、参与取款的,应当肯定其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成立,不能以诈骗罪共犯论罪处罚;重复多次为特定的同一电信诈骗分子提供转移钱款帮助的,即便明面上未在文字、语言上达成事前通谋的合意,但在事实上形成心理默契的情况下,亦可以肯定诈骗共犯的成立。也就是说,尽管帮助取款人首次转移钱款的行为只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但是之后的几次取款行为应否定一概将其定性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肯定诈骗罪的共犯成立。同时在罪数问题上,帮助取款人第一次的行为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之后的取款行为构成诈骗罪的共犯,否定数罪并罚的定罪量刑,否定一概将其认定为诈骗共犯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须按照包括一罪进行处罚,确定其成立诈骗罪(但是在确定诈骗犯罪的数额时,不能把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数额一并纳入)。同时通过本章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上两罪之区别,故笔者在本章最后将着重分析电信诈骗罪共犯与掩饰、隐瞒所得罪的差异,以期为司法实践中的认定提供可行性思路。
  第四章:对《诈骗解释》与《诈骗意见》的正确理解
  电信诈骗犯罪日渐猖獗,为了加强对其的法律规制,司法部门积极应对、相继发布了认定犯罪的相关标准,尤其是《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下文简称《诈骗意见》)在判断电信诈骗共同犯罪、处罚关联犯罪等问题上凸显的作用巨大。尽管这样,《诈骗意见》第3条第5款1和第4条第3款2对帮助取款人构成诈骗罪共犯的主观标准依旧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现有犯罪认定标准仍存在不明晰、不细致的缺陷。笔者认为当前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事前通谋”的主观心理是否是帮助取款人成立诈骗罪的必备要素;主观明知内容及程度对判定帮助取款人罪名有何影响;“事前通谋”的时点对判定帮助取款人罪名有何影响,以及如何解读“事前通谋”与“明知”的界限问题。笔者将针对以上问题在本章进行分析,对《诈骗意见》和《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3》(下文简称《诈骗解释》)做出比较详细的梳理与解释。
其他文献
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良好的生态环境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党和国家日益重视生态环境工作的有效展开,自党的十六大召开,环境问题始终是历次党代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国家政策的制定也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政府官员作为“理性经济人”,为追求更好的施政表现,以求在晋升锦标赛中取得较高排名,所辖政府与其他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从而导致政府间合作困境。虽然各级政府间存在竞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当前落实放管服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则体现了改革手段和方式的创新,旨在进一步提高审批办事效率,优化审批服务,提高行政相对人的满意度。但由于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涉及部门多、触及的利益复杂、信息不畅通等多种因素,跨部门协同阻力重重,而对于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来说,审管分离后的协同联动是保障改革顺利推进以及实现改革目标的关键,因此成为各地行政审批局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已取得长足进展,农村常住人口不断减少,农村宅基地低效利用、闲置浪费现象层出不穷,但城镇化建设却面临着建设用地紧缺的突出问题,供需严重失衡。充分挖掘农村宅基地潜在价值,是促进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推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能否为农村宅基地市场提供可参考的基准地价体系。当前,宅基地基准地价评估缺少技术规范,少数试点地区评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急剧上升,高强度的农业生产与开发建设活动逐渐侵占生态安全空间。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环境问题曰益凸显,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土地资源需求快速膨胀的现实下愈发严重,土地利用冲突问题已成为阻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典型山地丘陵区——青龙满族自治县为例,针对青龙县快速发展时期开展生态安全视角下土地利用冲突识别及分区优化研究。首先,基于“识别生
学位
马克思《序言》(以下简称《序言》)中“两个决不会”思想不是他随意萌发的思想火花,而是其一以贯之的思想原则,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应有之义并构成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规律群之一。在《导言》、《哲学的贫困》、《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就在不同场合反复的强调和阐述过此类思想,只不过是以不同的语言表述方式呈现的而已。“两个决不会”思想皆在探讨社会形态更替的条件,这构成其思想的实质。同时,把这一原则推广
Exhibition industry has great impetus to the economy;it is known as the "city of bread" "urban business card" "the city economy booster".Langfang locates in Bohai sea exhibition economic belt,is a mor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使得世界经济陷入长达十余年的增长停滞与瓶颈期,并且后金融危机时代兴起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对世界投资贸易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国际贸易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由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经过六年的发展在国际上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可,沿线国家与中国存在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为中国和世界投资贸易发展带来了机遇。持续不断的中美贸易摩擦也为中国出口贸易埋上了一层阴影,中国急需寻找和开辟新
学位
此前,我们常见的太阳能能源获取方式通常是通过房顶,或者是在广阔的空地上摆放硅胶面板,多用于工业领域。如今,获取太阳能源的方式即将改变。这个位于密苏里州名为Curbed的休息站即将成为一个试验场地:在道路上铺设可以产生能源的太阳能面板。近期,全球都在开展这样的试验,在Curbed休息站开始的试验只是其中的一个。
近年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始在中国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家庭农场是山东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发展家庭农场是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趋势。研究家庭农场对农业保险的需求问题,对山东省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来说主体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因此,本文以山东省示范家庭农场287份调查问卷进行了实证研究。  本文在回顾和梳理了中国现阶段农户对农业保险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以农
学位
农业贷款难是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限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复杂繁多、农户可抵质押资产有限等原因,信贷机构往往不愿向农户提供农业贷款服务。为解决农业贷款难问题,国家提出开展银保互动合作模式,鼓励农户参加农业保险,以稳定农业收入、降低信贷风险发生概率。理论上,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之间存在内外部协同效应,能减少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促进共同发展。但已有研究却对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的互动关系存在分歧。通过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