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铅锌硫化矿物有效分选一直是硫化矿物浮选的难题之一,其难点在于这些矿物存在类似的特点、可浮性相近,矿物彼此之间嵌布密切并相互活化等。改进选矿工艺和药剂制度,从而达到改善分选指标、降低选矿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一直是我们努力奋斗的方向。本文对方铅矿、闪锌矿在不同浮选药剂体系下可浮性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纯矿物试验及人工混合矿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石灰调节矿浆pH为11左右,用乙硫氮与丁铵黑药(2:1)作铅矿物的组合捕收剂用量30mg/L,抑制剂硫酸锌用量120mg/L,起泡剂2#油用量10mg/L,能实现铅锌硫化矿物分选。在铅锌矿物分离基础研究的指导下,针对浙江某铅锌矿石性质特点和原选矿工艺存在问题,通过实验室浮选试验研究确定最佳的浮选工艺流程和用药制度,应用于工业调试试验和现场工业生产。研究结果表明:为了提高铅锌矿物之间的单体解离度,采用铅粗精矿再磨的二段磨矿工艺流程,采用乙硫氮与丁铵黑药(2:1)作为铅矿物的捕收剂、丁基黄药作为锌矿物的捕收剂、电石渣调节矿浆、ZnSO4作为锌的抑制剂,采用铅、锌依次优先浮选、铅粗精矿再磨细度-0.038mm占91.00%左右的改进工艺流程,在原矿含铅品位1.79%,锌品位5.82%的条件下,获得了铅精矿铅品位69.76%,含锌2.56%,锌精矿锌品位49.79%,含铅0.41%,铅、锌金属回收率分别为89.82%和93.47%的理想分选指标。与原生产工艺相比,铅、锌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都有很大幅度提高。通过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在强碱性环境下,采用乙硫氮与丁铵黑药(2:1)组合捕收剂能增大方铅矿与闪锌矿疏水性的差异,可以实现强碱度铅、锌分选。应用红外光谱测试研究了矿物与组合捕收剂作用的表面吸附机理和捕收剂在矿物表面产物。研究结果表明:电石废渣代替石灰作铅粗选调整剂的技术是可行的。运用浮选溶液化学理论研究并解释了铅矿物的硫化和抑制、铜离子活化闪锌矿和硫酸锌抑制闪锌矿机理。运用硫化矿物能带结构理论解释了腐植酸钠抑制黄铁矿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