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白竭散局部外用对低位肛瘘术后局部创面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6的影响,探讨白竭散对于减轻肛瘘术后创面初期炎症反应及创面水肿的相关机制,为白竭散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可靠依据,为中药外用减轻肛瘘术后创面过度的炎症反应提供基础研究。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安徽省中医院肛肠科60例低位肛瘘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均予以低位肛瘘切开术治疗,术后第2d开始换药,治疗组以清洁创面+白竭散外用;对照组以清洁创面+凡士林纱条外用。术后第2d,5d,8d局麻下钳取局部创面组织0.2g,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量创面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6(IL-6)的水平,并对两组换药术后创面的水肿情况进行评分比较。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安全评价。结果治疗前对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创面面积、肛瘘类型、病程进行均衡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安全可靠,无不良事件发生1.在TNF-α表达上:术后第2天两组患者创面组织中的TNF-α含量比较,治疗组创面组织TNF-α含量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8天治疗组创面组织中TNF-α含量少于对照组(P<0.01),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2.在IL-6表达上:术后第2天两组患者创面组织中的IL-6含量比较,治疗组创面组织IL-6含量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8天治疗组创面组织IL-6含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3.在创面水肿评分上,术后第2天两组创面水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6天治疗组创面水肿较对照组减轻(P<0.01),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1.低位肛瘘术后创面采用白竭散外用后,治疗组创面组织中的TNF-α及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在抗炎方面优于对照组,也验证了白竭散具有抗炎调节作用。2.随着TNF-α及IL-6水平的降低,患者术后创面水肿减轻,说明白竭散的抗炎作用机制与减轻创面水肿有关。3.白竭散在临床运用中未见明显副作用,临床应用中安全性得到初步肯定,值得临床换药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