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大改善了城市生产和生活条件的落后状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存量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差距,增量建设落后于城市人口的增加,投资偏重于生产性基础设施,背离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初衷。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和基础设施发展条件的差异,在城市之间、在城市基础设施行业之间高效地分配有限的资源投入,有效地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研究梳理了城市基础设施概念的发展,界定了研究的城市基础设施范围和分类标准;在对城市基础设施性质的认知基础上,梳理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理论;系统研究了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为论文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文章随后对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量化问题进行了研究,以产品服务水平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与城市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领域,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以线性加权模型和非线性加权模型量化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并根据量化结果分析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差异。文章最后从基础设施投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和城市规模以及城市类型四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综合评价值构建了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及其贡献水平,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禀赋条件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