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份”是后殖民主义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随着当今世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日益频繁,因各种原因而成为流散者的人群也在不断扩大,所以对身份认同问题的研究也愈发显得重要和迫在眉睫。卡勒德·胡塞尼生于阿富汗,后又移民至美国,是阿富汗裔美国籍畅销作家,迄今为止一共发表了三部小说,且这三部小说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广泛欢迎,极为畅销。他和他的小说都是典型的流散文学代表,因而本论文将着重以胡塞尼及其三部小说为载体,结合萨义德、霍米巴巴、斯皮瓦克等后殖民主义理论家的理论和波伏娃的女性主义理论以及阿富汗的社会、宗教、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来对身份缺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具体而言,本论文拟将分析胡塞尼本人的身份缺失问题以及身份缺失对他小说创作的影响;小说中人物形象身份缺失问题,即自我认同的缺失、文化身份的缺失和女性身份的缺失:也还会从民族觉醒、现代化、国际化加剧身份的焦虑,阿富汗的边缘化、他者化,西方文化的冲击,父权制社会、女性的他者化等角度来分析、揭露造成他们身份缺失的原因。除此以外,本文还将利用霍米巴巴“第三空间”“混杂性”等理论来初步地尝试着去探讨身份的重构,即力图为身份缺失的流散者寻求一个不再那么尴尬的身份。通过对胡塞尼小说的研究,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作品背后隐藏的文化视角、思维方式等问题,还能借此对流散文学做进一步地了解,特别是能够加深对身份缺失这一问题的认识,从而能为解决流散者尴尬的身份问题寻求一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