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高校德育在实践中往往带有浓厚的工具性色彩,偏重德育的社会价值,把德育作为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伴生物,弱化了德育自身的存在,因此,在人的培养方面带有客体、被动、适应性的倾向。工具性倾向的高校德育带来的结果是德育实效性较差,本来针对个体道德、心理层面的教育却一次次在“无人区”徘徊,造成这种尴尬处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校德育没有很好地实现其个体发展的价值。所以文章通过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高校德育工作内在固有规律及西方学者有关学说进行新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从高校德育个体发展价值实现的路径选择和实现的保障两个层面来研究,并注重具体实践的可行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德育的个体发展价值,进而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文中针对高校德育个体发展价值的内涵、高校德育个体发展价值实现的理论依据、实现的必要性及高校德育个体发展价值实现的路径选择和保障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着重于对高校德育个体发展价值实现的一般分析,首先是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其次,研究高校德育个体发展价值实现的理论依据,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德育的基本规律和西方学者相关的德育思想;最后,阐述高校德育个体发展价值实现的必要性。第二个部分着重于对高校德育个体发展价值实现的路径选择研究,提出了五育并举的路径选择,分别是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审美教育。期望通过对这五个方面的正确认识来促进个体自身的良好发展,实现高校德育的个体发展价值。第三个部分着重于对高校德育个体发展价值实现的保障研究,侧重于形而下层面的实践操作,首先是健全运行机制,如建立个体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归档机制,构建高校德育管理机制和设置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其次是优化过程管理,如主体性德育意识的唤醒,引入心理咨询,重视隐性课程,调控多重德育环境;最后是完善评估体系,需要从重视受教育者话语权,确认教育者的评估地位,评估机构的专业化三个方面进行努力,最终保证高校德育个体发展价值的充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