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观察全膝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的骨密度的变化情况。 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LUNAR PRODIGY,美国LUNAR公司提供)观察2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24膝)假体周围的骨密度,分别于术后7天、3个月、6个和12个月时测定膝关节假体周围的骨密度。本组病例中,男4例,女16例,年龄65~78岁,平均67.5岁,其中创伤后关节炎5例,骨性关节炎11例,类风湿关节炎4例,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长期应用激素及服用可能影响骨骼代谢的药物的病史,并排除所有其他代谢性骨病。所有患者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采用美国史赛克公司Scorpio PS假体,所有假体均用骨水泥固定,所有患者术后均采用大致相同的康复方法,并于12个月随访时进行HSS评分。股骨假体周围分为4个兴趣区,分别为ROI Ⅰ~Ⅳ,胫骨假体周围分为3个兴趣区,分别为ROI 1~3,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各个区内的骨密度变化进行观察,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经过12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患者均无感染、假体松动的情况发生,4例患者有轻微的膝部疼痛,但不影响活动。12个月时对所有患者康复情况进行HSS评分,平均分为86.38分。经过12个月,股骨假体周围各兴趣区骨密度减少10.11—21.06%,平均减少16.13%(P<0.05),胫骨假体周围骨密度减少11.02—20.18%,平均减少15.42%(P<0.05)。术后3、6和12月时的各兴趣区的平均骨密度与术后1周的平均骨密度相比较,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前3个月内假体周围各个分区骨密度下降最为显著,与术后1周比较,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平均下降9.81%,胫骨假体周围骨密度平均下降8.99%。3个月后,骨密度下降开始减慢。12个月内,股骨假体周围以ROIⅠ区、ROIⅡ区的BMD减少最为显著,分别为21.06%和20.29%(P<0.01)。胫骨假体周围ROI 1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