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到2012年我国城市化率已超过50%,城市区域面积也在不断扩张。大量农民的土地在城市规划发展中被征用,政府主导将失地农民重新集中安置形成了新的社区。这种社区既非城市社区,也非传统农村社区,属于一种过渡型社区,也可称为拆迁安置社区。拆迁安置型社区虽然表面上看是一种进步,因搭上了城镇化发展的快速列车,在社区公共服务、社区环境治理等,管理起来更高效、便捷,但在建设和管理实践中,由于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社区居民的文化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影响,社区管理与服务上还存在种种问题。 拆迁安置型社区的社区农村居民,从传统村庄的熟人社会搬迁到新社区,他们的谋生方式、居住空间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乡土社会的社区记忆断裂,以城市社区生活方式为依托的新的价值观念还未形成,这就使得拆迁安置社区居民在心理和行为上无从所从、焦虑、没有归属感,行为上带有乡土生活的习惯,对以城市社区文明的价值观产生排斥,给自己在新社区生活带来了很多问题,进而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生活。本研究以豫南C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研究,证实了该社区居民的社区认同度很低,社区环境、社区服务、邻里关系、居住时间、社区参与都与社区认同有较强正相关关系,在回归分析中除职业外,其他人口学特征对其影响不显著。 通过调研分析发现,C社区在社区建设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社区基础设施、文化环境、后勤服务都较差,管理混乱,社区参与程度低,居民间交往层次不深、居民自治意识不强等等。针对C社区居民所反映出的对新社区的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本研究探讨了如何增强拆迁安置社区居民的社区认同水平,认为社区治理者应更关注居民的心理需求,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社区基层服务单位和社区居民三者应相互协调,大力推进社区服务和社区自治建设,充分利用社区内社会资本整合社区成员,共同培育社区认同,将社区建成一个真正的生活共同体,使社区居民从心理上获得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