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着一场空前的财务信任危机。无论是在以管理水平较高著称的西方国家(、)还是处于管理成长期的中国,都出现了一系列财务丑闻,如安然、世界通信以及中国的中航油(新加坡)巨亏和四川长虹的财务黑洞等。在这些黑幕中,中航油(新加坡)当属一大热点。如今,全球投资人和公众对大型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能力深感忧虑,也对现有的监控体系产生了怀疑。很多人都怀疑中航油(新加坡)内部根本没有风险控制体系,其实,中航油(新加坡)内部控制体系在形式上一直存在,其《风险管理手册》是由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制定,与其他国际石油公司操作规定基本一致。追本溯源,中航油的问题关键在于公司缺乏对其内部控制执行的监督,即内部控制评价缺失。 现实中,国际、国内企业衰败的案例数不胜数,结论却是比较一致,即内部控制是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核心是执行,执行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管理和评价,如果没有对内部控制的管理和评价,内部控制仅仅只是一个形式。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基础上的内部控制评价是防范企业风险的手段。要保证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得到持续有效的实施,定期对内部控制进行管理和评价至关重要。鉴于此,选取一个极具典型借鉴意义的内部控制评价案例并进行分析就显得非常必要。 为此,本文将研究对象定位于具有纽约、香港上市背景的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信”)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写作目的是结合国内外内部控制的发展现状,审视中国电信内部控制评价环境和实施现状,剖析其内部控制评价的经验以及缺失点,并针对其经验和缺失点,提出相关管理建议。通过对中国电信内部控制评价的实践探讨,尝试为中国集团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提供一个较为成熟的模式参考,试图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系统评价方法。 随着内部控制理论从二点论(独立论)发展到三点论(结构论)再到五点论(框架论),完成了内部控制理论的跨时代突破。内部控制系统评价也由传统的审计人员检查单据、实施符合性测试程序为导向,转为在审计人员指引下由管理部门和员工共同研讨,提出了最佳改进措施的“控制自我评价”(controlself-assessment,CS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ⅡA)总结CSA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关注业务的过程和控制的成效;由管理部门和职员共同进行;用结构化的方法开展评价活动。CSA是为提高组织内部控制的自我意识所作的努力,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这种活动经常以研讨会、问卷调查法和管理结果分析法的形式进行。完整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结构包括管理者的支持、研讨会、自我评价报告以及行动计划。设计CSA的目的是使人们了解哪里存在缺陷以及可能引致的后果,然后自发采取行动改进这种状态,而不是坐等内部审计人员。CSA带来了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变革,实践证明它是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新突破,体现了内部控制评价的崭新观念。 中国电信自2003年8月启动内部控制项目,以COSO报告为基础建立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历时两年多编制了内部控制手册及实施细则。为了促进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满足包括美国《萨班斯法案》在内的国际资本市场监管要求和公司自身加强管理的需要,中国电信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始了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本文主要是运用经过修改的COSO内部控制评价工具,在翻阅大量制度、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在实际工作中的观察和分析,对中国电信的内部控制评价环境和现状进行剖析,分别从内部控制评价的主要框架、主要目的以及具体实施程序进行中国电信内部控制评价的实践探讨。 中国电信内部控制评价中存在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包括评价目标明确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科学化以及重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评价中的重要作用等,但同时也存在以下缺失点:如忽视了对内部控制经营性目标的评价、评价方法多注重定性分析而缺乏定量分析以及内部控制评价的制约作用有待提高等。 结合内部控制评价理论及中国电信内部控制评价的经验和缺失点的分析,对中国电信内部控制评价提出了以下建议: 1、扩展内部控制评价的经营性目标。通过增加对内部控制经营性目标的评价,关注内部控制在提高经济效率方面的作用,这样既有利于发挥其改善经营管理的作用,同时也会使企业领导及员工更主观地参与到内部控制评价中; 2、在内部控制评价中考虑使用经济数量分析方法。利用中国电信得天独厚的网络信息优势,尝试使用经济数学分析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评价模型,将定性指标定量化; 3、提高内部控制评价的制约作用,适当引入激励和诱导机制。将内控评价纳入经营管理目标进行考核、与绩效考核挂钩,同时评价结果出来后,有意识地对被评价单位进行排序,使风险较大的单位凸现出来,以便进行重点监管,促进该单位对内控措施的不断完善。 中国电信内部控制评价案例是以企业内部审计为主题进行的内部控制评价,比较符合我国企业的实际状况,可为中国集团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