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战场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通信系统的强电磁脉冲防护已经日趋重要,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在对通信系统进行强电磁脉冲辐照试验时,发现通信系统的射频通道容易受扰甚至是损伤,目前针对接收通道的强电磁脉冲响应及防护研究较多,但针对发射通道的强电磁脉冲响应及防护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通信系统发射通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强电磁脉冲对通信系统发射通道的耦合路径,研究了发射通道的损伤阈值,并针对不同的耦合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战场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通信系统的强电磁脉冲防护已经日趋重要,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在对通信系统进行强电磁脉冲辐照试验时,发现通信系统的射频通道容易受扰甚至是损伤,目前针对接收通道的强电磁脉冲响应及防护研究较多,但针对发射通道的强电磁脉冲响应及防护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通信系统发射通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强电磁脉冲对通信系统发射通道的耦合路径,研究了发射通道的损伤阈值,并针对不同的耦合路径提出了防护方案并通过了试验验证,对通信系统发射通道的强电磁脉冲耦合特性、损伤阈值与防护技术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部分分析了三类强电磁脉冲与通信系统之间的频谱关联性,根据通信系统的频率选择性,明确了高空核电磁脉冲(HEMP)对通信系统发射通道最具威胁性;明确了强电磁脉冲可通过场-天线耦合、场-互连线缆耦合、场-设备孔缝耦合等三条耦合路径进入通信系统发射通道,但以场-天线耦合的影响最为严重;研究了通信系统发射通道各个模块的电磁敏感性分析,得到了功率放大器为易损敏感器件。第二部分分析了通信系统发射通道的工作方式,明确了发射通道由PIN收发切换开关、滤波器、功率放大器、混频器、中频模块等5部分组成,在此基础上对射频发射通道进行建模简化分析,最终保留滤波器与功率放大器组成简化后的发射通道;基于ADS仿真软件搭了建简化后的发射通道模型,基于强电磁脉冲注入仿真获取了功率放大器耦合的电压值;提出了分析功率放大器损伤阈值的方法,并研究了功率放大器的损伤机理及损伤特性。第三部分将强电磁脉冲防护方法分为能域防护、频域防护与空域防护。针对能域防护,研究了气体放电管(GDT)、压敏电阻(MOV)、瞬态抑制二极管(TVS)的防护原理与应用特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GDT与MOV的并联使用特性,发现并联使用时可有效降低流过被保护设备的残余峰值电流;针对频域防护,研究了电阻、电容、电感等频域防护器件在高频使用时的等效模型;针对空域防护,研究了不同密封衬垫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第四部分明确了通信系统发射通道的强电磁脉冲防护点,研究了防护电路的设计指标;设计了电源线端口、网线端口、射频端口等电气接入点的防护电路,并基于Pspice软件进行了仿真验证;最终基于高空核电磁脉冲电流注入测试系统对三类防护电路能域限幅能力进行了测试验证。
其他文献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在图像识别、智能语音系统、自动驾驶及智能家居等许多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中,神经网络模型成为解决许多具有挑战性任务的首选工具。为了更好地将其应用于实际场景中,针对人工智能的鲁棒性问题研究尤为重要。对抗攻击是衡量神经网络模型鲁棒性的重要手段,具有充足理论基础和广阔的适用范围。黑盒对抗攻击在白盒对抗攻
在临近空间,随着飞行器飞行速度的不断提高,飞行器会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使得包覆在飞行器表面的气体发生热化学电离反应,产生一层“等离子体鞘套”。飞行器外围的等离子体鞘套会引起入射电磁波的散射、衰减等效应,干扰飞行器的正常通信、测控、导航过程,严重时会使通讯中断,外界无法与飞行器保持联系,即“黑障”现象,因而研究等离子体鞘套的电磁特性对于抑制“黑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地面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装置,开展地面
近年来,随着立体视觉技术的发展和相机成像质量的提升,基于双目或多目相机的高精度3D视觉检测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及广泛的应用。3D视觉检测中,高精度、灵活的相机标定是实现准确且快速测量的基础。然而,现有的相机标定技术应用于实际的大视场测量环境时,存在大型标定靶标制造困难、不易摆放与移动等问题,使标定过程在现场复杂环境条件下难以实施。本项目提出了一种近景摄影测量与全站仪相结合的大视场相机标定方法,在此
空间太阳能电站(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SSPS)是一个在太空中将太阳能收集并转换为电能,然后通过无线能量传输装置传回地面,再经由地面接收装置转换为地面电力的系统。在论证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可行性等各项指标时需要在地面建立一个SSPS地面演示系统。SSPS地面演示系统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发电系统、能量发射系统、能量接收系统。在整个演示系统中,能量发射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目的:卒中后疲劳(Post stroke fatigue,PSF)是指脑卒中后出现的疲乏、无力或者能量缺乏的一种主观感受,不能被正常休息所缓解。目前关于PSF的生物学病因研究较少且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通过探究人体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与PSF的相关性,以期进一步增进对卒中后疲劳病理性学因素的理解。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入院治疗的急性缺血
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这些电子产品目前主要依靠电化学电池供电。由于化学电池有限的存储能力,这些电子产品需要频繁充电或者更换电池,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和高昂的维护成本。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理想方案是能量收集技术。由于人体运动中包含着丰富的能量,便携式电子产品通常与人体一起移动,所以利用人体运动产生的振动能为便携式电子产品供电是一种可行的策略。然而,人体运动产生的振动具有不规则和
随着人类进入大宇航时代,对空间天线提出了大口径(高增益)、高精度(高频段)、轻质量、高收纳比的要求。就满足这四点要求的天线而言,索网—柔性桁架结构具有竞争优势,本文以此作为主攻方向,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推广应用价值。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穹顶索网式大口径环形桁架可展开天线创新设计方案。以Astro Mesh环形桁架天线为基础,结合Levy型索穹顶结构,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大口径环形桁架
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电子元器件集成度越来越高、发热功率越来越大,对这些高热流密度的电子元器件进行有效的热管理成为电子装备热设计一个热点问题,而微流道散热器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其高效的散热性能成为一种有效的电子元器件热管理方式。本文结合仿生学概念对微流道散热器流道网络结构进行仿生设计,进行了仿真计算与实验两个方面的研究,目的在于研究影响仿生微流道散热器性能的因素,探究行之有效的仿生微流道结构,主要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设备集成度越来越高,使得器件功率密度越来越大,由散热不及时引发的设备故障率也越来越高,这给电子设备散热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相变材料(PCM Phase Change Material)由于高潜热的缘故,被更多地应用在间歇性或者短时高功率工作的电子设备中。铝、镍、钛、铜等制作的泡沫金属材料具有密度低,比表面大的特点,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将其制作成为散热器并和PCM结合使用
计算机视觉技术经过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双目立体视觉技术作为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最接近人眼视觉系统的视觉技术。通过在两个不同方位采集被测物体的图像,双目立体视觉技术可以根据图像中的视差求取被测物体的三维信息。双目立体视觉技术具有稳定性高,实用性强,成本低廉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测量、视频监控、移动机器人等领域。这些场景都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