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格马利翁”效应源于一个古希腊神话。塞浦路斯国王精心雕刻了一座惟妙惟肖的少女雕像,后来还深深地爱上了自己雕刻的作品。这个故事感动了天神,天神赋予了雕像生命。这个神话故事在心理学中衍化成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该效应旨在告诉人们:对个体由衷的赞赏和认可,会极大地提升个体的自信心,激励个体向着期待的方向发展。由于该效应对教学教育活动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学者们不单从理论层面对其进行探讨,还结合实践层面对其进行论述。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皮格马利翁”效应广泛地存在于教学教育活动中,而且能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不仅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树立起学生的信心,从而使学生自身能够激励自己努力进取。思想教育工作与感情上最为密切,如何把“期待效应”应用到工作中呢?首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学生渴望得到他人尊重的心理愿望会表现得十分强烈。所以,对每个学生都应施以爱心、公平善待。特别是对一些有突出个性的学生,更要信任他们,尊重其人格。其次,要坚持正面教育,正确地使用表扬和批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往往有一个“自我评价”,这是一个人不断调整自己人生座标的基础。学生的“自我评价”最容易受教师的影响,学生通过教师对自己的褒贬态度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形成“自我评价”。因此,学生的“自我评价”往往是对教师表扬和批评的反馈。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不仅是使学生了解自己、明辩是非的需要,也反映出教师对学生“期待期”的大小。其三,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条件。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之后,往往会产生一种渴望表现自己,让老师“刮目相看”的欲望。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给他们发挥积极性的机会。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与研究者,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有必要对“皮格马利翁”效应及其在思想教育过程的运用做深入的了解,掌握好效应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并有效地利用它。通过该效应所产生的作用,帮助学生重塑信心、挖掘自身潜能,向着预设的目标努力前进。为此,本文试对“皮格马利翁”效应及其在中学思想教育中的运用进行深入的探讨。在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首先,分析期待效应的来源与理论内涵,进而结合思想教育来谈期待效应所起的作用,最后,深入分析实际运用过程中的关键点。希望能对中学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条新思路,为广大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