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相变蓄热装置的结构设计及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4006804680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能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研究内容。随着高能源消耗的全球工业化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更加依赖于能源的有效使用。蓄热技术能将太阳能、蒸汽、余热和废热等能量以热能的形式存储起来,解决热能的供给与需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匹配问题,成为合理利用能源的有效途径,因此研究蓄热技术具有实用价值和重要意义。储热材料和蓄热装置结构是蓄热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只有将二者充分、高效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蓄热技术的预期目标。   本文选取熔融盐NaNO3-46KNO3和低熔点合金Sn-9Zn作为中温相变储热材料,导热油作为液体显热储热材料和传热介质,研究复合蓄热装置的流场及充放热特性。   针对蓄热装置在换热过程中存在储热量小、换热效率低、输出温度不稳定和装置复杂等问题,本文设计了板状蓄热装置和显热-潜热复合蓄热装置,板状蓄热装置的换热面积大、储热材料填充比大,提高了蓄热/换热速率。显热-潜热复合蓄热装置提高了蓄热装置的蓄热能力和储热材料的利用率,采用封装容器将相变材料存储起来换热,延长了蓄热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文建立了板状蓄热装置的物理和数学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该蓄热装置的蓄热/放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拟换热过程时蓄热装置内温度场分布、相界面移动规律、不同监测点温度变化和PCM蓄热/放热量等,分析了板厚、热媒体流速、初始温度和流道宽度等因素对中温蓄热装置的蓄热/放热特性的影响,得出板状蓄热装置最佳设计参数,板状蓄热装置的总蓄热量为2.34×105kJ,为中温蓄热装置在能源热利用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给了参考依据。   针对显热-潜热复合蓄热装置较为复杂,本文建立了单管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管道直径和壁面加热温度对单管内相变材料换热特性的影响,得到最佳管径和壁面加热温度。采用管径为40mm的封装管道,建立了显热-潜热复合蓄热装置的数学模型,模拟了采用熔融盐和低熔点合金分别作为相变储热材料时蓄热装置内温度场分布、相界面移动规律、不同监测点温度变化和PCM蓄热量等。采用导热系数较大的相变材料能减小该蓄热装置的换热时间,两种材料对应的蓄热装置的总蓄热量分别为6.67×104kJ和6.71×104kJ,在工程应用中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伴随着西方“深绿”和“浅绿”思潮在生态治理实践中的缺陷而引发的“环境正义”运动,“环境正义”成为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中人们关注的问题.综合学术界对“环境正义
方钴矿热电材料在200-500℃中温区具有优异的热电性能和结构稳定性,被认为是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发电、汽车尾气余热发电等的关键材料。本论文以(Ba,In)双填充方钴矿材料为对象
本文用自蔓延高温快速加压(SHS/QP)技术制备钛酸钡陶瓷。具体是将初坯置于自蔓延体系中,用自蔓延产生的热量加热初坯,当自蔓延高温反应(SHS)刚刚完成,且内置的材料仍然处于红热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构成的六角形单层片状二维结构,因其独一无二的电学性能、优良的机械以及热导性能,近年来在生物、能源以及信息材料领域备受关注。单层石墨
随着强化采油方法的研究以及三次采油技术逐渐成熟,采出液脱水变得越加困难。种类有限的传统破乳剂在处理这些采出液时,效果不理想,脱水率降低,破乳剂的加入量增大,不能满足现在采
为改善Cf/Al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状态,国内外进行大量基体合金化的研究,而现阶段的研究以实验为主而缺少理论研究。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Cf/Al复合材料界面,探究向Al基体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及无线局域网等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波技术也向着更高频率方向发展。因此,具有高品质因子、近零的频率温度系数、介电常数小于15的微波介质
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是一种挥发性的氯代有机溶剂,由于其应用广泛,容易引起土壤和水环境污染。TCE具有很强的环境毒性,其污染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广泛关
以银纳米线作为导电填料制备的柔性导体具有高透光率、高电导率和良好的电性能抗应变稳定性等优点,有潜在的应用价值。银纳米线的结构对其制备的柔性导体的性能有重要影响。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