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构理论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建筑材料更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当代建筑学需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新的建造实践中焕发内在的创造力。然而在材料与形式的关系中长期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材料在建造中表现出的逻辑性就是材料的真实性,也是形式产生及存在的前提,另一种观念认为材料的外在表现才是材料的根本特性,建筑师对形式的取舍就是对材料表征的把握。 本文认为,这两种观念的出发点和评价体系存在根本分歧,仅靠“性质”上的逻辑思辨已经不足以推导结论,同样,在以实例为对象的建筑“现象”研究中,经验主义的态度也无法调和二者的矛盾。为此,在材料的真实与表现之争中,我们不仅需要做“质”的辩析,还要引入“量”的比较——也就是本文中的材料尺度。尺度的变化既反映了材料在科技发展中动态演变过程,也标志着人类认知方式的自我完善。摆脱经验和理性的对立,用实证的态度进行研究是本文立论的依据。有鉴于此,本文对材料的概念进行了深入解读:将其内涵纳入到当代科学发展的总体范畴中,发掘自然事物的普遍规律,结合辩证法中物质存在方式的解析,明晰了材料的概念是伴随人类认识深化动态发展的。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开放性的材料观,不再把材料看作时间和空间中的具体,而是一种以层次状态存在的物质组织方式。 形式不是材料的附庸,而是一种在技术发展中表现出来的、以层次为特征的物质关系。本文按照建造的进化过程和复杂程度把材料的建造方式归纳为若干层次。同时在深刻认识材料“物性”的基础上,强调了材料“人性”特征。通过格式塔心理学,知觉认识论和现象学基础上的分析,论证了材料的真实和表现之间不存在必然的、无条件的联系,批判了理性主义“被动呈现”和形式主义“天赋形式”的观念。阐明材料和形式的联系是建立在“层次性”这一物质存在和人类认知的共同模式当中。本文归纳了知觉中的尺度序列并尝试和材料的建造层次对应起来,寻求具有普遍意义的联系。并在这种理论框架基础上对建筑形式发展脉络进行描述和解读;通过总结几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材料尺度体系,对现代建筑的延续和发展进行了评价;更进一步介绍了当代最新材料和建造技术发展趋势,把近些年建筑形式探索的新方向纳入到这个尺度体系当中,对当今建筑发展中的一些形式困惑和争议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解读。最后,本文以材料发展为线索,对未来的建筑形式作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