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开放性研究——层次发展与形式演进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863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构理论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建筑材料更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当代建筑学需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新的建造实践中焕发内在的创造力。然而在材料与形式的关系中长期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材料在建造中表现出的逻辑性就是材料的真实性,也是形式产生及存在的前提,另一种观念认为材料的外在表现才是材料的根本特性,建筑师对形式的取舍就是对材料表征的把握。  本文认为,这两种观念的出发点和评价体系存在根本分歧,仅靠“性质”上的逻辑思辨已经不足以推导结论,同样,在以实例为对象的建筑“现象”研究中,经验主义的态度也无法调和二者的矛盾。为此,在材料的真实与表现之争中,我们不仅需要做“质”的辩析,还要引入“量”的比较——也就是本文中的材料尺度。尺度的变化既反映了材料在科技发展中动态演变过程,也标志着人类认知方式的自我完善。摆脱经验和理性的对立,用实证的态度进行研究是本文立论的依据。有鉴于此,本文对材料的概念进行了深入解读:将其内涵纳入到当代科学发展的总体范畴中,发掘自然事物的普遍规律,结合辩证法中物质存在方式的解析,明晰了材料的概念是伴随人类认识深化动态发展的。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开放性的材料观,不再把材料看作时间和空间中的具体,而是一种以层次状态存在的物质组织方式。  形式不是材料的附庸,而是一种在技术发展中表现出来的、以层次为特征的物质关系。本文按照建造的进化过程和复杂程度把材料的建造方式归纳为若干层次。同时在深刻认识材料“物性”的基础上,强调了材料“人性”特征。通过格式塔心理学,知觉认识论和现象学基础上的分析,论证了材料的真实和表现之间不存在必然的、无条件的联系,批判了理性主义“被动呈现”和形式主义“天赋形式”的观念。阐明材料和形式的联系是建立在“层次性”这一物质存在和人类认知的共同模式当中。本文归纳了知觉中的尺度序列并尝试和材料的建造层次对应起来,寻求具有普遍意义的联系。并在这种理论框架基础上对建筑形式发展脉络进行描述和解读;通过总结几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材料尺度体系,对现代建筑的延续和发展进行了评价;更进一步介绍了当代最新材料和建造技术发展趋势,把近些年建筑形式探索的新方向纳入到这个尺度体系当中,对当今建筑发展中的一些形式困惑和争议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解读。最后,本文以材料发展为线索,对未来的建筑形式作了展望。
其他文献
过境公路穿越市区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过境公路与城市不断重复着“包围—外迁—再包围”的循环,这在平原城市表现得尤为突出。改造过境公路不仅影响城市交通组织,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越来越重视,我国古代建筑研究正迎来一个新的篇章。虽然前人对我国古代建筑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测量数据,但是某些方面的研究还处
主题性场所是作者针对近几年国内出现的一种建筑文化现象而提出的新概念,该现象既体验式消费经济与商业地产主题化相结合,打破城市均质空间的过程中而产生的建筑文化现象。作者
历史名城老城区的保护与复兴一直是困惑地方政府与规划部门的难题,早期的中国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历史老城区,更多的是强调对于历史遗存物质实体的保护。然而,通过多年的规划实践的
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伴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世界各地掀起了建设城市广场的热潮,而丰富市民生活的城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文化的繁荣,国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但是贫富差距也随之加大,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廉租住房制度是我国面向低收
近代是中国建筑剧烈的转型期,传统建筑的发展戛然而止,各种新建筑外观及手段竞相登上舞台。在与西方激烈的竞争中,中国近代建筑师的成就无疑是令人瞩目的,但急剧的转变不可避免的
地域性是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重要属性之一,但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的今天,伴随着城市自身建设的盲目和无序,许多的城市街道空间建设都丧失了应有的地域性特征,呈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豫东地区小城镇的城镇建设也正蓬勃兴起,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以此为契机,对豫东地区小城镇商业建筑外环境展开深入的调查分析和探
学位